曾穷到卖血为生,因为代理了一款饮料,如今身家高达800亿
艰苦奋斗一向是中国人的性格底色。在过往我们谈到的富豪白手起家的故事中,比之现在我们动辄觉得人生苦短的困难,他们面临的困苦要深重得多。
和解很好理解,就是所谓的:破财免灾。而这里的关门,指的是C店如果被举报或者被税务稽查,将会面临巨额的罚款,商家将无力应对。想要规避C店所面临的风险,就要了解C店的交税“法则”。根据《淘宝开店协议》“3.3.6【依法纳税】依法纳税是每一个公民、企业应尽的义务,您应对销售额/营业额超过法定免征额部分及时、足额地向税务主管机关申报纳税”。
那么何为“法定免征额部分”呢?
一、在增值税方面: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如果C店办理了个体户或税务登记,月销售额低于10万或者季度销售额低于30万,是免税的。
但是如果C店未办理个体户或税务登记,被税务稽查时“是否能享受月收入10万以下”的政策还不一定。
因为税法同时规定,未办理税务登记或临时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增值税按次纳税,每次收入未达到500元的免税,达到500元的需纳税。
看到这里,有些C店朋友可能开始庆幸了,因为所销售的商品单价均不超过500元,那么就可以免税了。
但实际并不那乐观,因为根据电商法的规定,电商从业者均应办理税务登记,同时税务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在首次纳税义务发生时的三十日内应办理税务登记。
也就是说,在C店的第一笔交易记录发生后的三十日内已经需要办理税务登记了,没办是你的错!
税务若视同你已经办理了税务登记的方式来处理,那么你连续12个月销售额在500万以下,增值税率为3%;超过500万,增值税率是13%。
税务稽查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税款不流失,真到了税务稽查这里,针对这么专业的问题,你能解释的清吗?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三星中国裁员千人,这种裁员将常态化,商业模式已发生巨大变化!
华为难受,中国消费者用行动支持苹果和三星目前华为手机的重心在国内市场,今年二季度国产手机四强仅有华为在国内市场取得增长,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国内消费者似乎变得更理性,他们更是强力支持苹果和三星,后两家手机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出货量增速大幅超越华为。三星中国已经不是一次大裁员,三星中国在中国多地区工厂,已经早有裁员事情发生。难道是三星不行了吗?当然不是三星不行,而是三星在调整商业战略模式,迎接“转型升级”的,华为难受,中国消费者用行动支持苹果和三星目前华为手机的重心在国内市场,今年二季度国产手机四强仅有华为在国内市场取得增长,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国内消费者似乎变得更理性,他们更是强力支持苹果和三星,后两家手机
产品运营
食品饮料包装将迎来大换血“零添加、非转基因”等词语禁止标注
7月27日,《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不得标注对于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鼓励食品生产者在食品标识上标注低油、低盐、低糖或者无糖的提示语。
二、在附加税方面:因为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都是根据应缴纳的增值税计算的,所以增值税免税的话,自然也不用交了。
三、在个人所得税方面:C店业务取得的收入专业术语叫“经营所得”,经营所得的计税方便就比较复杂了,简单一点讲就是(收入—税法允许扣除的成本费用)*适用的税率—速算扣除数。
经营所得的税率分为5%,10%,20%,30%,35%五档,当全年的(收入—税法允许扣除的成本费用)超过50万的时,就适用35%的税率。
那么什么叫税法允许扣除的成本费用呢?
税法允许的成本和费用不仅要求真实的支出,而且要求这些支出都要取得发票。
这个就比较坑了,现状是C店收入不报税,所以购进货物为了便宜也就没要发票,收入记录每一笔都清晰可查,但成本费用却因为不符合税务要求而不能税前扣除。
尽管《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对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及临时从事经营的纳税人,由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额。
但是一旦进入税务稽查阶段,税务给不给你核定还不一定,为什么呢?
一是核定征收是一项行政行为,一般需要事前来核定的;二是你不要发票的行为本质上是为了降低自身的成本,并帮助了供货商偷税漏税,造成了国家税款流失。
如果C店被举报或被稽查会有怎样的后果呢?下篇文章,我们将为大家细细分析!
你好,我是【王子明】,如果我的经验分享,对你有帮助或启发
还请收藏、转发,感谢你的关注和支持。
互联网时代,打造品牌IP真的有必要吗?
受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品牌,并尝试打造品牌IP,希望以此让自家品牌从市场上脱颖而出,更具辨识度;品牌IP化,虽然可以改变品牌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扩大品牌的商业化,但并不意味着任何品牌都适合IP化;本文作者详细分析了打造品牌IP的必要性。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专访GlueUp未来链接创始人纪景姝:科技女孩联接世界的梦想
“留量运营”的本质是用户运营,如何搭建用户“留量”体系?编辑导读:为了获得更多的用户,很多企业不惜“烧钱”进行补贴,用倒贴的方式来吸引用户。新用户是有了,可是没有进行留量运营,只会陷入边引进边流失的流量怪圈中。如何搭建用户“留量”体系呢?本文作者对此展开了三个维度的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今年朱啸虎和麦刚,这两个中国创投界最引人瞩目的投资人和他们的机构纷纷投资Glue Up未来链接。“独角兽捕手”,“留量运营”的本质是用户运营,如何搭建用户“留量”体系?编辑导读:为了获得更多的用户,很多企业不惜“烧钱”进行补贴,用倒贴的方式来吸引用户。新用户是有了,可是没有进行留量运营,只会陷入边引进边流失的流
产品运营
标签: 产品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