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产品经理来说,懂业务架构很重要
业务架构,这个听起来熟悉,细想又觉迷茫的词。随着企业信息化转型的深入,业务架构作为企业战略和IT战略的桥梁,作用日益凸显。
什么?请问这个 App 跟小红书有半分钱的关系吗?难道是小红书出的替代款??
在 App Store 逛了一圈后,我发现,除了「小红书城」之外,还有不少山寨版的“小红书”!每一个 App 都让我哭笑不得……
细数山寨版小红书
在 App Store 输入“小红书”,你就能收获一个“小红家族”。“小红家族” 3 件套包括红色 logo、“小红”标题和“生活”、“标记”等关键词。
请在 3s 内找出小红书本书
先来看看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小红书城”,作为一个小说阅读 App,它的名字是“小红书城-文字记录美好瞬间”,好吧,虽然跟小红书的“标记美好生活”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好歹人家确实是用文字记录。
再看看它的副标题“生活需要分享,更需要阅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我们分享和阅读自己的生活不是吗?请问这跟小说阅读有什么关系啊?(虽然我知道它想表达的是生活中要阅读)
为了蹭小红书的热度,这个 App 不惜连小学语文学习的内容都还给老师了。
不过,我想,这个 App 居然改个名字就飙到 No.1,说不定也是有一定实力的。结果一看这评分,我大概就明白了。据说,当一个作品的评分呈现 B 字形时,说明它的好评是刷出来的(包括 App、电影等)。
灵魂画B
再看看具体的评论,好评几乎都是这样毫无指向性的模板式评价。
再看看一星评价,看到大家都在骂它恶心,我就放心了。
除了小红书城之外,“小红家族”的其他成员也是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比如这个“小红书亭”,同样是小说阅读 App,我就想知道,看个小说怎么就能“标记美好生活”了?
副标题“用文字记录阅读每一个最 ZAO 瞬间”不仅蹭了小红书的热度,还蹭了 ZAO 的热度。
而这个同样是“标记我的生活”的红器 App,其实跟“标记生活”一点关系也没有,不就是一个周期记录工具吗?这功能手机自带的日历都能实现了……
最过分的是,一个自带日历就能取代的 App,下载之后还要花钱或者看广告才能进入主页!
在评论区,我还发现这个 App 在之前还叫“最右”,这八成又是蹭“最右”的热度吧?
果然,查了一下它的版本更迭记录,这个 App 原本叫周期器,在今年 4 月份改为“最右周期器”,而这个时间刚好是最右被全网下架的时间。
看来,这个 App 的增长惯用套路就是蹲着那些爆款 App,在人家下架的时候“趁机上位”。
不妨让我大胆猜测一下这个 App 的赚钱之道。什么周期记录都是虚的,它的套路就是通过蹭热度骗用户下载,然后通过广告实现流量变现,或者直接收费赚用户的钱。
要说山寨得最“用心”的还是这个“小红书” App,连名带 Slogan 一起照搬了。只不过这个 logo,是小红书褪色了吗……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下载了这个 App 想看看内在是否也模仿到位了。结果,大家品品吧……这个页面的设计太一言难尽了……
再打开“分类”Tab,为什么“儿童”品类的 icon 是一个车钥匙?而儿童分类里面的商品居然真的是车钥匙……
我合理怀疑这个 App 的产品经理和设计师互换身份了,产品是设计师做的,设计是产品经理做的!
说实话,写到这里我真的累了……不管是小说阅读 App、购物 App,甚至连个 App 都算不上的东西,都能瞎蹭热度……
就连手账 App 都要把名字改为“小红手帐书”。
还有这个“小红美书”,一个浏览器跟“美”和“小红书”能有什么关系??
吐槽完这些 App,我只想说,万物皆可小红书……
“小红家族”背后有何秘密?
纵观「小红书城」近一个月的排行(iPhone App Store),早期一直是图书免费榜 400 名左右,新版本 2.0 发布之后,在短短 10 天内,升到了图书免费榜第一,应用免费榜前十。
做好微商销售,这四类的知识储备必不可少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项目管理升级流程:四步升级管理
Q2营收超预期、经营亏损5103万元 政策利好下万物新生离盈利还有多远?成为ESG样本企业是万物新生明确的发展目标。事实上,相较于赛道上的其他玩家,万物新生更加聚焦二手3C垂直品类,在后端运营侧,也有意识地将重心放到供应链能力的提升以及技术的打造上。 在任何类型的项目或计划中,经常会发生需要将决策升级到项目团队级别以上的情况,典型场景包括项目范围变更、不可预见的技术问题、预算超支以及进度延误或变更,Q2营收超预期、经营亏损5103万元 政策利好下万物新生离盈利还有多远?成为ESG样本企业是万物新生明确的发展目标。事实上,相较于赛道上的其他玩家,万物新生更加聚焦二手3C垂直品类,在后端运营侧,也有
产品运营
很多做微商的人,都有一个觉悟,做微商就是做销售,只不过是线下销售转换为线上销售。
来源:七麦数据
2.0 版本这是有多重大的创新?
结果我查了旧版本跟 2.0 版本的差异后,发现最大(唯一)的改变竟是 App 名称
。从「读书看书追书神器-小说阅读器电子书大说大全」改成了「小红书城app-标记完美生活」。
而这种窃取式的改名,其实是一种不太光明的 ASO (App Store Optimization 应用商店优化)手段。
据称,App Store 下载的 App 大约有 73% 的流量来自搜索,剩余的 27% 来源于榜单流量(安卓应用商店规则多样化,在此不讨论)。
左 搜索,右 排行
“小红家族”盯上的主要就是小红书下架后,用户搜索“小红书”带来的搜索流量。那么它们都偷偷做了哪些小动作呢?
1)改 App 名称
优化 App 名称是 ASO 的基本操作也是最关键的第一步,名称往往采用主标题 + 副标题的形式。比如「小红书城」的主标题是“小红书城app-文字记录美好瞬间”,副标题是“生活需要分享,更需要阅读”。
一般来说,ASO 需要名称尽量覆盖到尽可能多的热词,比如在 ASO 界鼎鼎有名的「喜马拉雅FM」曾经就有一个无敌巨长的名字:
喜马拉雅-听书有声小说大全郭德纲相声唱吧百度Qq微信微博pps腾讯新闻优酷我狗网易云暴风行uc浏览器快播放器pptv影音乐视频土豆91助手地图yy新浪凤凰360安全卫士搜狐bbc懒人空间邮箱贴当陌
(打完这一段我的键盘都累了!)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要起这么长的名字?就是想要用户搜啥都能搜到它!
好在后来苹果加强了审核,除了字数限制之外,要求不能用单纯的热词堆砌,要保证语句畅通。
于是现在,有些不入流的 App 就学“机灵了”,名字不求覆盖多,只见缝插针覆盖那些被下架的知名 App。
比如「小红书城」名字中的“小红书”,「红器」曾用名“最右周期器”中的“最右”。
2)改图标(icon)图标的目的是增强可识别性,尽快抓住用户视线。比较常见的做法是跟产品内容相符的图形化设计(比如微信、网易云音乐)或者用产品标题中的字(比如支付宝、知乎),有时候还可以增加一些节日或者活动元素(比如各类电商App)。
但是对于“小红家族”的成员们来说,这些都不重要!
它们的终极目标就是向「小红书」本尊看齐,越像越好!
于是,颜色变成了清一色的粉色。但是跟“小红书粉”又有那么一些肉眼无法识别的区别,也算是当代 App 迷惑行为大赏了。
(插播一则考试:以下哪个是小红书粉?)
创意来自网易王三三
3)改关键词标签(Keywords)
不知道你在 App Store 搜索的时候是否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搜的是“小红书”,搜索结果却出现了「抖音」、「爱奇艺」、「快手」……
为什么 App 名称的主副标题里都没有搜索词,但是能搜到呢?
这是因为 App 们在做 ASO 的时候会把竞品词、产品关联词、流量词等都放在自己的关键词标签中,当然这是一种符合逻辑的常规操作。
不过“小红家族”的关键词标签就是另一番模样了,关键词标签主要还是自己的“模仿”对象。
左 正常的关键词,右 指向“模仿”对象的关键词
4)刷用户评论除了以上产品设置层面的优化,ASO 还有一个重要操作是优化用户评论,也就是增加好评数量。
因此,我们能看到前文中所说的,「小红书城」有大量刷出来的 5 星好评。
左 刷出来的好评,右 被骗的用户差评
除了以上四点影响搜索排名的因素之外,最“坑”的是它们从名称—图标—用户评论这一轮“优化”下来之后,能吸引不少用户上当下载 App。
有不知道小红书被下架的用户,在进行“搜索关键词+点击+下载”的行为时, App 搜索排名会进一步提高。
如此“良性循环”下去之后,这些 App 提高的不仅仅是搜索排名,还有应用商店的排行榜,也难怪「小红书城」最近能坐稳免费图书榜第一了。
当然,它短期内冲到第一,不排除叠加使用了另外一种 ASO 灰色操作——积分墙。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我们后续会有单独文章来谈。
结语
谁也没想到,「小红书」下架之后,除了有 App 想趁机“绿”了它(绿洲),还有这么多 App 争相加入“小红家族”,各种姿态也是让人啼笑皆非了。
不过它们的“神操作”背后,其实藏着 ASO 的一些正经玩法,比如 App 名称优化、图标优化、关键词标签优化、用户评价优化等。
通过 ASO 来让 App 获得更多曝光本无可厚非,但前提是 App 能够给用户提供真实、有用的内容与服务。
然而“小红家族”却通过骗用户下载 App 赚一波广告费,实在是吃相难看。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能够避开这些“小红家族”、“小绿家族”的坑,手机内存还是留给那些上进的 App 们吧~
张一鸣新推流量变现「大杀器」,冲击千亿营收
2019年定下超1000亿营收商业化目标的字节跳动,又新推出了两个“现金牛”引擎。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APP向左,网站向右,社群营销时代,小程序能够提供多少便捷?
实体店如何成功营销?三大环节,环环紧扣,让顾客不断消费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商发展势头非常猛烈,这对各行业的实体店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不过随着电商消费市场的饱和,目前APP端引流客单成本高居不下,流量的价值越来越宝贵。 同时,随着手机轻便化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小程序作为应用,这也使得电商流量从分散的APP集中到几个手机软件中,形成规模庞大的流量池,这对电商商家来说是一件好事。 微信的,实体店如何成功营销?三大环节,环环紧扣,让顾客不断消费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商发展势头非常猛烈,这对各行业的实体店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不过随着电商消费市场的饱和,目前APP端引流客单成本高居不下
产品运营
标签: 产品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