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慈善捐款”,有一个人的名字让人永远忘不了,他就是“中国首善”陈光标。
1998年,30岁的陈光标开始做慈善,到2012年,他的累计捐款已经高达20亿。
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在2020年刚刚过去的新冠肺炎的疫情抗争中,有很多的企业家自发自觉地捐款捐物,帮助我们度过严峻的疫情。
在这些自愿捐款的企业家中,就包括很久没有露面过的、曾经的“中国首善”陈光标。
在这次的捐款活动中,他可是亲自前往,还携带了价值一千万元的物资。
也许很多的00后对于这位陈光标的名字很陌生,但是这位陈先生可以说是中国慈善事业上的一位“大慈善家”,甚至可以说是“中国首善”。
那么,这位曾经无比风光的中国首善,到底是因为什么才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呢?
这一切还是要从陈光标的创业事迹开始说起。
一、坎坷的创业之路
1968年的一天,陈光标出生在安徽与苏北交界的泗洪县。
陈光标小时候家里非常穷,在他十岁之前的记忆里,他所喝过的所有稀饭里几乎都没有米粒,而他更不知道肉的味道。
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生活条件下,陈光标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还是被饿死了,就是因为家里太穷了,粮食根本不够他们五个兄弟姐妹吃的,他也因此丧失了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也正是因为家里人口变少了,陈光标他们家里的粮食也才能够勉强够吃。
小时候,陈光标的梦想仅仅就是能够吃一顿饱饭,好好地生活下去。
也正是因为家庭艰苦生活的熏陶,陈光标从小时候开始就能够自己养活自己,自己挣钱了。
在他十岁的时候,他就能够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挣到了自己的一块八毛钱的学费。
别看当时的陈光标年纪小,可是他的思维却是非常的敏捷。
在嗅到了县城里的自来水的商机之后,陈光标就用自己小小的肩膀挑来了井水,走过1.5公里的小路,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叫卖。
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销量,小小年纪的陈光标就知道打价格战的优势。
在别的水摊的价格都定在了一分钱一碗的时候,陈光标的价格却是“一分钱随便喝”。
凭借着价格优势,陈光标的水摊销量剧增,很多人都来到了陈光标的水摊面前买水。
虽然有着价格低的优势,但是当时的陈光标一天赚的钱还是只有两三毛,仅仅相当于成年人半天的工资。
对于当时的陈光标来说,这些钱是够用的。
为了赚到学费,陈光标也是付出了两倍的努力。
在自己摆摊卖水的时候,陈光标也是会经常的做一些好事,经常的对那些穷人和小孩子不收钱,他也会在自己的老师来买水的时候免费送上三碗凉水,老师对于他这种行为当然也是非常感动,当机立断地掏出了两毛钱,告诉她一定要好好的读书。
对于老师而言,也许这就是一件很小的小事,但是对于陈光标来说,这件事,他一直记得,还一直温暖着他。
在卖水初露头角之后,陈光标转头就又发现了新的商机“冰棍”。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冰棍可是稀罕物,很多人都喜欢在炎热的夏天吃上一口。
陈光标也是盯上了这个商机,就开始批发冰棍,然后把冰棍运到县城上去卖。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陈光标满怀期待。
但是,令陈光标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的冰棍生意并没有如愿以偿,反而是赔进去了许多钱。
在失败之后的陈光标也没有变得一蹶不振,他开始认真地分析起了这次失败的原因,发现这次失败纯粹就是因为自己的心肠太软,每次看到那些眼巴巴的想要冰棍的孩子,但是没有钱去买一根的时候,他心底就会莫名的柔软下来,也就会送给他们冰棍。
经历了这一次的失败的陈光标更加谨慎地进行自己的商业活动,这一次,陈光标盯上了贩粮,他看到了贩粮的巨大利润,一次就能够赚到300元,这中间巨大的利润,让陈光标很快就成为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
巨大的成功感席卷了陈光标,让他没有看清楚事情的真相就盲目地接下了一单生意“卖鞋”,投入了自己刚刚赚来的全部积蓄三万元。
当陈光标冷静下来的时候,才发现了自己犯了一个无比致命的错误,他完全不熟悉自己的合作伙伴。
等到陈光标醒悟过来的时候,一切都为时已晚,那批鞋的质量非常的差,鞋底很薄,就是用硬纸板糊起来的,根本就没有办法卖出去。
就这样,刚刚赚来的三万元没有在陈光标手里捂热乎,就全都被骗走了。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怎一个学霸了得 雷军37岁实现财务自由 他咋做到的?
【CNMO】日前,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参加了央视网的一档节目。这档节目采访了雷军当初为什么会创办小米手机,现在为什么又下场造车。雷军表示,自己十八九岁时看了《硅谷之火》,所以想创办一个技术公司,影 ...
雷军,怎一个学霸了得 雷军37岁实现财务自由 他咋做到的?
也正是这一次的血泪教训才使得陈光标吃够了苦头,长了教训。
经历了这一次教训的陈光标发现了自己非常大的一个短处,那就是自己的知识非常欠缺,要想在做生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离不开知识的基础。
理解到了这一层次的陈光标也开始奋发学习,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南京中医学院,变成了人人羡慕的大学生。
在毕业之后,陈光标被分配到了医院,成为了治病救人的医生。大好的前程时光就摆在陈光标的面前。
二、声名鹊起的慈善
在成为了一名医生后的陈光标没有感到满足于此,他对于自己每个月的收入非常的不满意,一想到自己之前还能赚到三万元,现在却只能够待在医院每个月拿着一点点的死工资,这点工资对于陈光标的野心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一想到这些的陈光标,就会坚定一次自己想要下海经商的决心。
一次次的坚定,终于促使陈光标辞职下海,下定决心下海,继续自己的经商道路。
这一次的陈光标将自己的经商地点选择在了南京。
由于这次的决定比较草率,陈光标在闲逛了好几天之后,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商机。
又经历了好几天的闲逛之后,陈光标终于找到了商机。
1995的一个夏天,陈光标被一阵惊呼声吸引,抬头望见了一群人正围着一台机器,这台机器名叫耳穴病探测仪,工作原理就是把两个电极夹在耳朵上,利用这个方法就能够检测出自己身体上的疾病。
这种仪器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震撼的发现,很多人都对这个仪器充满了好奇,都想要试一试这个新鲜的仪器,陈光标一看这么多的人对这个仪器如此看兴趣,他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在见识到了这个仪器的商机之后,陈光标就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他先是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找来了相关的专家来改造这台机器,经过努力,他们给这条机器加上了一台显示器,并且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跨世纪家庭CT机”。
在创造出了这台机器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宣传。
没有了资金的陈光标想到了一个非常笨的方法,就是自己亲身带着这台机器去新街口的走廊,白天就宣传这台机器,晚上就会睡在走廊里,利用这么简朴直观的办法,陈光标就是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得到了自己的启动资金,他用两个月的时间赚到了两万块的启动资金,利用这两万块钱的启动资金,陈光标创办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家公司。
凭借着自己的“跨世纪家庭CT机”,陈光标在一年的时间里就赚到了1000万元的净利润。
在看到了这么多的利润之后的陈光标自然不会止步于此,他又盯上了灵芝产业。
他先是以200元一公斤的低价收购泰安的灵芝,然后再利用简单的技术处理,将这些灵芝磨成粉末,再灌入到胶囊里,制成高价2000元一盒的灵芝保健品。
就是凭借着这些捞偏门的办法,陈光标成功地将自己口袋里的钱变成了5000多万元。
利用这种制作灵芝胶囊的办法,陈光标不仅成功让自己的口袋富了起来,更是带动了泰安市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当地药农的崛起。
当地的政府在看到了陈光标的贡献之后,更是主动为陈光标颁发了特殊补贴。
而陈光标本人在泰安市也可以说是声名鹊起,赢得了很高的声望。这时候的陈光标也只有30岁的年龄,却拥有了5000多万的资产,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了。
作为资深商人的陈光标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商机,他也懂得了声望在他们这行里的重要性。
于是,他就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慈善事业。
2008年的汶川地震,陈光标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支援。
不仅带去了过亿元的物资,更是带去了120名的志愿者以及60多台的操作机械。
不仅如此,在救援过程中,陈光标更是亲自上阵,累计救援人数达200多人,救活14人。
这一举动使得他一举成为了中央电视台的年度经济人物,变成了人人尊敬的慈善家。
在有了慈善家的这层身份之后,很多电视台的记者都争先恐后地前往采访陈光标,陈光标也是来者不拒。
在这次慈善活动中尝到了甜头之后的陈光标更是积极投身于更多的慈善事业。
但是,太多的慈善活动俨然变成了一场作秀。
纸终究还是包不住火,陈光标的虚假捐款事件被揭穿了,他更多的时候只是在作秀,并没有捐献,更过分的是,有些捐款单位甚至都是伪造的。
在经历了这次打击之后的陈光标再也没有了“中国首善”的门面,他也在这次风波之后彻底地消失在了大家的视野里。
直到最近的新冠疫情,陈光标才再次出现,现在的陈光标早就不复往日的“高调”了。
这次陈光标表示,在这“消失”的几年里,他一直坚持做慈善,陆陆续续又捐款了7000万,只不过他不想太过于高调了。
而对于陈光标的所作所为,网友们的评价不一。
有人骂陈光标的钱来路不正,各种造假,他是一个虚伪的人。
而另一部分人认为陈光标在不违法的情况下挣自己的钱,去做慈善,他是一个好人。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倪光南曾向中科院控告柳传志,结果倪光南走人,柳传志主导联想?
一向以创业教父自居的柳传志,他可能也没有想到,若干年后的今天,国产替代应运而生,反倒让联想成了众矢之的。老话说得好,道不同不相为谋?遥想当年,柳传志与倪光南也是商场上最亲密的合作伙伴。后来两人就联想未 ...
柳传志,倪光南曾向中科院控告柳传志,结果倪光南走人,柳传志主导联想?
标签: 陈光标 “中国首善”陈光标 高调豪捐20亿后“消失” 他为何低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