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江苏省太仓市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释放人力资源优势,对太仓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太仓市人力资源环境白皮书研究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及相关访谈,总结出太仓市在人力资源环境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分析了太仓市在人力资源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需要突破的瓶颈,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太仓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人力资源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发展集聚人力资源的“正向循环”。
一
成就和经验
1.牢固树立重视人力资源环境建设的理念
太仓市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发达,对人力资源需求旺盛。太仓市立足“以港强市”、融入上海等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临江产业、精密机械等主导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抓住产业升级及长江经济带建设、娄江新城规划落地等发展契机,精准定位、全局谋划,聚焦重点领域的人力资源开发。同时,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提质与增量并重、改革与创新同步,突出开放包容、以用为本、统筹推进,着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制度体系。
2.初步形成引才留才的政策体系
太仓市突出需求导向,找准关键支点,初步搭建起引才留才的政策体系。太仓市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工作之首,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密集出台人才引育政策,加大对产业人才、高端人才、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的引育和奖励力度;不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劳动权益保障政策体系,促进劳动关系和谐。这些政策为各类人员来就业、就好业、能创业、引得来、留得住、用得足提供了制度保障。
3.构建起内外联动工作机制和长效机制
作为人力资源环境建设的重要部门,太仓市人社部门在就业创业、人才引育、社会保险、劳动权益保障等方面形成了许多高效的工作机制,对人力资源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要领域,建立工作机制,压实责任,抓好落实,形成了高效的协作机制。太仓市还注重与企业、社会及其他区域之间建立合作机制,借助各方面的力量推动太仓市的人力资源建设。
4.搭建了智能高效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太仓市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化建设领域起步早、技术先进等优势,拓展信息技术在民生场景的应用,提升人力资源环境建设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质效。整合各类资源,推进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智能化建设,高效服务求职者和企业;接轨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经办管理服务模式,智慧社保建设取得突出成效;持续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建设,加强监测预警、信息采集,提升“互联网+”仲裁效能,为保护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编织出智能、高效的保障网。
5.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措施
太仓市结合自身优势,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特色措施,巩固人力资源环境建设成果。推出各类人才计划,构建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发展体系;优化自主招聘线路,打造立体化劳动力招引体系;重视平台建设,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创赢太仓”创业大赛、公共实训基地等已成为引才育才的重要载体;接轨国际人才评价标准体系,打通国际职业资格与职称资格的比照认定通道,开辟海外人才评审绿色通道。
二
短板和瓶颈
1.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滞后、与产业发展规划不匹配
当前,太仓市大力推进“11155”产业发展(三个1000亿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物贸总部经济;两个500亿产业: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需要大量的技术工种人力资源。但是,太仓市社会人力资源机构受规模及服务能力限制,普遍存在小、散、粗放型劳务派遣、临时工等问题,大型人力资源机构缺失,国资人力资源机构薄弱,行业建设进度缓慢,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滞后,在服务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特别是在技能型工人引入方面发挥的作用不明显,整体服务水平与能力有待加强。
2.政策互补性差、协调发力不够
太仓市在创业支持、引进培育高科技企业的税收减免、人才发展和流动、产业发展等方面推出的政策较为完善,落实效果较好。但是,在吸引、保留人力资源方面推出的相关政策,比如法律政策、文化政策、教育政策等方面存在不协调、不同步的现象,对人力资源环境建设的整体效果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退二线国企领导酒后吐真言:不懂这10个晋升密码,干得再 ... ...
国企中层以上领导,目前普遍实行中层55周岁、高管57周岁“到龄免职、退居二线”政策,执行同级在岗人员80%的薪酬、100%的福利等待遇。腾退独立办公室,回家承担“调研”任务。老张作为大型国企的中层正职,本来可以 ...
人脉经营,退二线国企领导酒后吐真言:不懂这10个晋升密码,干得再 ... ...
3.人力资源吸引力、保留力有待加强
调查发现,太仓市的一些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缺失,人力资源规划不足。受职业发展空间受限、专业不对口、不能发挥专长、薪资待遇低、缺乏竞争力等因素影响,职工对现在工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较弱,职工对所在公司有充足的职业发展机会认可度低。这些直接导致部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保留力较弱,进而影响到整体的人力资源环境建设。
4.社会环境宜居程度、劳动者获得感有待提高
当前,宜居程度已成为城市吸引和保留人才的重要方面。调查发现,太仓市虽然在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但仍无法满足优质人力资源对住房、医疗、子女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需求。
三
意见及建议
未来,太仓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人力资源环境,培育良好的人力资源生态系统。
1.明确目标任务,打造人力资源发展环境总体优势
发挥人力资源规划引导作用,推动太仓经济环境升级。围绕太仓市重点产业布局,分析预测各行业人力资源需求的规模和结构,分别编制重点行业领域人力资源发展专项规划。建立技术环境与人力资源环境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的新型人力资源体系,以高新技术吸引优质人力资源,用优质人力资源提升技术环境。
研究出台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挥临沪优势,加快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及人力资源产业配套步伐。充分发挥国资引领作用,引入社会人力资源产业资本,打造符合太仓地方需求、特色鲜明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太仓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应尽快盘活国有资产,政府提供运营场所,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在园区发展规划、招募机构入驻、日常管理服务等方面建立专业化管理团队。实体化与数字化运作两头并进,充分融入太仓“双元制”教育元素,在技能型人力资源引、育、培方面做出亮点和特色,做实园区人力资源“蓄水池”功能,集聚机构资源、引领行业建设。
2.突破难点问题,发挥人力资源环境建设后发优势
建立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引导企事业单位重视优质人力资源引进、培育和留用。鼓励企事业单位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建设以优质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经济产业转型生态系统。围绕经济转型需求,建立相关信息供应渠道与平台,搭建人力资源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的有效途径。
挖掘宜居反磁吸引潜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水平,加大城市精神文明和自然环境建设,重视城市环境的共享性和发展的均衡性,发挥城市人文环境的吸引力,让更多人愿意来太仓生活。
3.落实改革要求,放大人力资源环境比较优势
创造更多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创业机会,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民营企业,扩大高质量岗位供给,促进劳动力和人才合理有序流动,调整优化就业结构。
强化全方位引才矩阵作用,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创新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提供贴心高效的人才服务,进一步完善全域统一规范、便捷高效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巩固全民参保成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保实时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助力营造良好人力资源环境。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大企业用工指导服务力度,构建常态化、精准化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增强就业稳定性,切实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作者:江苏省太仓市人力资源环境白皮书课题组)
编辑丨徐德金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税务部门主动作为“税惠效应”叠加发力“美湾”获得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作为全国知名的化妆品聚集地,白云区集聚1300家化妆品生产企业,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广东的二分之一、广州市的五分之四,诞生众多知名品牌。近期,白云区委区政府提出,要建设千亿级规模的“白云美湾”,推动形成区 ...
财税管理,税务部门主动作为“税惠效应”叠加发力“美湾”获得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标签: 人资行政 培育优质人力资源 集聚产业发展人才——太仓企业招人用人留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