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转型,法务不应成为孤岛

自媒体运营教程 产品运营 6

自2019年底疫情爆发至今,两年多过去了。本以为疫情慢慢散去,工作生活回归正常。令人意想不到的是,3月疫情突然多点爆发,深圳的封控措施,让我们瞬间回到了两年前疫情爆发初期的隔离状态。此轮疫情扩散速度之快、政府行动之迅速,让很多人猝不及防。两年的全球疫情,加速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进程,个人消费多数都转移至线上,公司员工也有很多建立了远程和居家的混合办公模式。但深圳突然要求全部居家办公,大部分企业缺乏全部居家办公的适应机制,此轮疫情控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损失也将是巨大的。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建立线上虚拟经营管理空间创造了条件,除了必须现场生产、交付的业务,企业的大多数日常经营管理,尤其是中后台管理,比如研发管理、产品设计、资金管理、合同管理、客户服务、员工关系、商业洽谈、合规风控等都可以线上处理。从本轮疫情防控各企业应对情况来看,多数企业的数字化程度依旧很低。以企业法务为例,从笔者所在单位服务的几百家大型企业来看,尽管这些企业有各种各样的数字化转型措施,但几乎没有企业实现得了法务数字化管理,法务成了企业数字化的孤岛。


01

企业法务缘何成为数字化的孤岛


从需求侧看,企业法务在经营管理中一直不被重视,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最基本的法务保障。大型企业即便配备了法务团队,却常常被视为企业中后台,只有在出现经营纠纷时才被想起。企业管理层对法务的价值认知也存在偏差,视法务部门为成本部门,并没有意识到法务的价值创造和保障功能。很多企业没有专职法务,也没有外聘律师,更没有法务技术支持系统。

从供给侧看,一方面,法律服务市场优质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且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企业想要找个高性价比的法务或者外部律师非常不易。一个有经验、合格的法务人员年成本通常在30万以上,而且很难找到。有经验的合格法务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即全面的法律专业能力和理解商业逻辑的能力。遗憾的是,市场上大多数法务人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于是很多企业放弃内部法务,选择外聘律师,但优秀的律师比法务更贵,差的律师又解决不了问题。另一方面,为法务工作者提供的信息化、数字化系统技术远远落后于他们的需求。这点与国外的差距非常明显,国外的法律科技产业已经枝繁叶茂、蓬勃发展,法律科技公司为企业法务提供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工具,从文档管理、合规管理、合同管理、律师管理、争议管理等各种系统都非常成熟;国内的主要软件供应商则几乎没有涉猎法律领域,近两年法律科技的创业企业开始尝试,但目前尚未形成气候。


02

法务的数字化为何重要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评论丨卖5斤芹菜被罚6.6万元,行政处罚要合法合理合度

买的芹菜怎么可能放一个月才吃?还怎么召回?如此迟缓的检测,对食品安全到底有何意义?“榆林夫妇卖5斤芹菜被罚6.6万元”引发热议。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务院督查组近日接到群众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陕 ...

人资行政,评论丨卖5斤芹菜被罚6.6万元,行政处罚要合法合理合度

数字化浪潮将席卷所有行业,每个行业都正在或即将被数字化重构。无论是外部供应链,还是内部的经营管理,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都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而重新定义。AI技术驱动的商业智能(BI)已经全面渗透各行各业,软件巨头们为企业的采购、销售、客服、财务、人事等各环节的管理开发了强大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工具。随着国家智慧法治行动的推进,企业法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数字化法务系统,理顺企业法律事务,加强法律风险防范,从而促使企业更加健康、更加合规地发展。企业法务的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法务数字化创造了条件。企业法务最重要的部分是合同管理。合同是企业的生命线、是最重要的数字资产、是企业产、供、销、人、财、物的直接载体,这条生命线贯穿着企业诞生和企业消灭的全生命周期。国外很多厂商早已意识到这个板块的重要性,从合同签章的电子化到合同审查的智能化,再到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国外各大软件巨头早已部署。国内也有企业包括头部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比如字节跳动、腾讯和阿里也纷纷部署合同的智能化开发,企业法务数字化技术生态将在未来三年变得更加丰富和成熟。

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企业法务管理,将大幅度降低企业法务的成本,提高企业法务的价值。如前所述,企业法务成本高,且服务难以到位,主要原因是专业人员的缺乏和人才成本的高昂。数字化技术将改变这种状态。如法律问答机器人的使用,能解决企业常规、标准化的法律问题咨询。通过对所有法律法规、海量案例和法律知识的清洗、标准和模型训练来创建的法律问答机器人,拥有超强的算法和算力,能够读懂并识别法律问题,并迅速作出解答。这将突破法务个人的专业局限性,部分代替法务的工作。又如智能合同审查技术,可赋能于专业律师,降低专业律师的时间成本。通过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对大量的合同数据训练和合同模板的学习,智能合同审查已经能够实现合同错误的自动识别、风险自动提示、条款的智能修改、版本智能比对等。最后,推荐算法能够对海量的法律人才信息进行分析,为企业精准匹配法律人才,解决法律人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中国目前有近70万的执业律师,此外还有近400万的法律从业人员、大量的法学院毕业生。参差不齐的法律人才在各城市分布不均衡、信息不对称,法律人才供需市场一直处于混沌无序的状态。数字化进程将改变这种状态,目前由司法部会同全国律协开发建设的全国律师诚信信息公示平台已正式对公众开放,裁判文书网的公开案件信息也能局部反映律师的案例经验,结合网络上的各种用户数据,法律人才画像具备了数据支撑基础,通过构建相关数据平台,运用算法技术对法律人才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企业精准匹配法律人才。


03

如何实现企业法务数字化


企业数字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面对数字化将呈现不同的状态,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状态制定数字化的战略规划。这一规划应包括组织架构变革、管理流程重塑、数字化路径设计、数字化技术方案和成本管控等方面法务的数字化应该与企业的整体数字化进程保持同步。企业法务要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管理思维的调整。企业数字化应该自上而下进行,管理层从战略层面重视,从战术层面身体力行,法务数字化更应如此。企业领导者须转变思维,将法务数字化纳入整体的数字化战略中,意识到法务是企业生命线的重要保障,而不仅仅是风控合规、防止纠纷损失,更是企业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商业模式、交易架构设计不可或缺的环节。

(2)IT系统架构的优化。很多企业都拥有IT系统,这些系统主要由协同办公、财务管理、客户管理和产供销系统等组成。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数据联通性尚未能够满足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要求。企业法务数字化的加入,必然对传统软件系统的适配性提出更大的挑战。企业需要重新设计符合数字化需求的IT系统架构,实现企业经营不同节点的数据互联互动、自动监测和计算,从而实现真正的精益管理,提升运营效能。

(3)加强数字化法务人才的配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之路上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人才问题,技术迭代日新月异,但人才的培养机制却相对固定,人才发展滞后于企业的需求。数字化不仅仅涉及技术问题,也涉及管理问题,需要跨领域、跨部门、跨专业的人才协同工作。从数字法务人才来看,国内只有极少数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例如清华大学开设了计算法学学科,旨在培养法律科技人才。因而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数字法务人才储备还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企业法务要实现数字化,人才战略应该先行。企业除了可以考虑自建内部人才队伍之外,也可以寻求外部专业机构的帮助。当前,针对数字化转型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尽管良莠不齐,但其中必然会有表现优异的黑马,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资源等尽早确定数字化法务人才的发展路径。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国家税务总局:超2.1万亿元留抵退税款退至纳税人账户

本报北京8月27日电 (记者王观)国家税务总局26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1日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以来,截至8月15日,已有20131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上,加上一季度继续实施此前出台的留抵退税老政策1233亿元, ...

财税管理,国家税务总局:超2.1万亿元留抵退税款退至纳税人账户

标签: 法务知识 企业数字化转型 法务不应成为孤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