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系列,讲杜诗的系列。
大概以杜甫的诗为主,从字、词、句为起点,延伸到人物典故、历史背景、文学理论等内容。
篇幅不会太长。
(生活浮躁,文章短一些,大家看得也快)
这是【杜诗拾遗】第2期,咱们聊三首诗:《望岳》、《望岳》和《望岳》。
多数人只背过“岱宗夫如何”,但其实,杜甫写过三首《望岳》。
一、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这一年,二十五岁的杜甫应试落第,但是他没顾上沮丧,而是开始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
他的父亲杜闲,时任兖州司马。省亲漫游,两不耽误。
这已经是杜甫第二次漫游了,第一次去的是吴越,这次的齐赵省亲漫游之旅,历时长达五年之久。
这一趟,杜甫结交了好友苏源明,也望见了东岳泰山。

《望岳》(东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这座五岳之尊,就矗立在齐鲁大地上,莽莽苍苍似乎看不到尽头。
大自然何其偏爱,将天地间的神奇秀美都汇聚到了这里,山南山北,晨昏迥然不同。
云气升腾,胸怀也随着激荡,睁大了眼再看,有归鸟隐入山林之中。
我一定要登到最顶峰看一看,那时候的群山想必是格外渺小的。
第二联的“钟”是动词,意为“聚集”,有个成语叫钟灵毓秀,“钟”和“毓”分别是“聚集”和“孕育”的意思。
第三联中,“决”本意是“堤岸被水冲开”,“眦”意为“眼角”,“决眦”的意思是“张大眼睛向远处看”。
尾联两句属于名句中的名句了,尤其是一个“会”字,基本上就是杜甫年轻时候精神状态的完美写照。
换用四个字来概括,叫做“意气风发”。
那是真的意气风发呀,衣食无忧,跑去吴越漫游。回来之后应试不第?没关系,接着去齐赵之地漫游,一次不够就再来一次。
这个时候的杜甫,胸中有丘壑,执笔描前程。
为什么很多人都推崇这首诗,不仅仅是字里行间对泰山景色的描摹堪称一绝,更是因为诗文中洋溢出来的那股“会当凌绝顶”的朝气,极其难能可贵。
尤其是对于杜甫来说。
多年后,老杜经历了宦途失意、困走秦州、漂泊西南、流寓潇湘,那时候境遇有多悲惨,这时候读这首诗就有多感慨。
人们之所以喜欢这首诗,是因为愿意替杜甫去缅怀那段美好的岁月,那个傲视一切的身姿。
二、
乾元元年(758年)六月,四十七岁的杜甫由左拾遗任上,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负责的事项主要有:掌课、假使、祭祀、礼乐、学校、表疏、书启、禄食、祥异、医药、卜筮、陈设、丧葬等等。
从官阶上来说,左拾遗是从八品上,司功参军是正七品下,官阶是往上走的,理论上不应该定义为“被贬”。
不过,是不是被贬,杜甫自己心里是清楚的。
左拾遗属于皇帝身边的谏官,官阶虽然低,但是清贵无比。
唐朝的封演有《封氏闻见记》一书,书中将拾遗列为“八俊”之一,“言此八者尤为俊捷,直登宰相,不要历余官也”。就是说,从左拾遗这个从八品的位置上,是可以直接登上宰相高位的,不需要经过其他官阶,一步步慢慢往上爬。
所以,杜甫因为房倌事件受牵连遭贬,有着极大的失落和困惑。
杜甫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最高统治者之间钩心斗角的牺牲品,或许他也意识到了,但是“老大意转拙”,谁让自己轴呢。
华州就华州吧。
这本来是杜甫的不幸,却是西岳华山的幸运。

《望岳》(西岳)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西岳华山是真的高,像一位尊贵的长者,其他山峰侍立四周,如同他的儿孙一般。
我怎么才能求得仙人的九节杖呢?可以拄着它去到华山的玉女祠。
车箱谷,过了它就不好回头了。两边的山峰高耸通天,只留下一处狭窄的门道,实在难以攀爬。
再等等吧,等到天气转凉了,再登上去找到管这西岳一方的白帝,问一问事情的本源究竟是怎样的。
“西岳”和“诸峰”,“处尊”和“儿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朝廷里的君臣关系。
“安得”二字,既是困惑之感,也是杜甫迫使自己进行思考的体现。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喜茶终于卷不动了吗?网友直言奶茶很好,我喝咖啡。
喜茶终于卷不动了吗?网友直言奶茶很好,我喝咖啡。
泰山众筹,喜茶终于卷不动了吗?网友直言奶茶很好,我喝咖啡。
不如就等到局势稍微缓和一些吧(待到秋风凉冷后),我一定要寻找时机去和皇帝问清楚,这次被贬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是杜甫很早的时候就为自己制定的政治理想,多年来他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
但是这次被贬对他的冲击太大了,本来可以成为中兴之主的唐肃宗,头上的光环因为残酷的政治斗争渐渐地暗淡了下去。
杜甫失望了。
过了车箱谷,就不好走回头路了——我这次被皇帝贬到华州,还有回去的机会吗?
清代的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写道:
乾元戊戍,公为房琯事,出为华州司功。作是诗,应在是时。薄宦不得遂意,托于遐举,其殆有去志乎?明年去官入蜀。
事实上,杜甫之后再也没有回过长安。
一年后,杜甫从华州辞官,带着一家老小去了秦州之地。
三、
大历四年(769年)正月,杜甫离开岳州,沿湘江南下。
三月至潭州,又至衡州。
距离上次在华州“望岳”的时间,又过去了十一年。
这一年,杜甫五十八岁。
如果了解杜甫生平的话,应该知道,这是杜甫生命的倒数第二年。

《望岳》(南岳)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狩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
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诗有点长,就不逐句翻译了。)
第一部分从“南岳配朱鸟”至“有虞今则亡”,主要是礼赞衡山的高峻以及它尊崇的地位,描绘它的精灵造化和绵延广大的磅礴气派,歌颂它对于国家的功德,并对它后来被冷落的遭遇表示感叹。
这和杜甫的个人境遇何其相似。
接下来自述遭遇和行踪,“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我在这社会世乱的网罗中连连碰壁,遭遇层层阻隘,一路跋山涉水来到了这潇湘一带。
“渴日绝壁出”起便是对衡山风光景色的具体描绘了。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
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
衡山共有七十二峰,其中有五座山峰最高,即芙蓉峰、紫盖峰、石廪峰、天柱峰、祝融峰。这五峰中,尤其以祝融峰最显。
祝融峰为五峰之尊,诸峰都朝向它,好像要排出个高低次序来。惟独紫盖峰不朝向祝融峰,与祝融峰争高相望。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难道不是杜甫独特个性的真实写照吗?
但是,这个时候的杜甫已经58岁了,漂泊困厄、身有累疾,已经无力再去抗争和声辩了,所以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因为有着世俗事务的牵绊和长途旅行的限制,也就没有时间再登上祝融峰去观望了,但还是想问问咱们的州府长官:打算用什么来祭祀这南岳神呢?祭祀用的牲畜和玉器,可一定不能马虎敷衍啊,那样的话,岳神就不会给百姓降吉祥了。
此时的杜甫,激情已经被消磨殆尽,似乎一切都看淡了,官场也好,山峰也罢,都不再去介入了,但是天下苍生的安危福祉,还是希望能听到更好的消息。
杜甫写过一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里面有这样两句: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所以你看,这是天性,改不了,就由他去吧。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曾写过带有自传性质的长诗,比如《壮游》。
那些对于生平和感悟的直接描述,看了之后固然让人唏嘘。
但是像这三首《望岳》一样,纵跨三十多年,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隐现出来的心境的变化,才是最柔软最动人的部分。
明代的黄生对杜甫的三首《望岳》有一个内容上的概括:
衡、 华、岱皆有 《望岳》诗,岱以小天下立意,华以问真源立意,衡以修祀典立意, 指趣各别。
青年时,昂扬奋发;中年时,苦闷彷徨;而暮年时,则安于天命。
一千多年了,失意的人生,向来如此。
我们喜欢杜甫,是不是因为,我们在某个片段里,也找到了自己。
企业网站建设与开发最低只要299元起,包含域名服务器,需要的联系QQ345424724,电话15516990022,18530226930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分享购是什么?带你全面解析分享购商业模式
分享购是什么?带你全面解析分享购商业模式
分享购,分享购是什么?带你全面解析分享购商业模式
标签: 泰山众筹 【杜诗拾遗】第2期:望岳 望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