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技,不是金融自导自演的“独角戏”
诸多数字科技的玩家来源于金融科技以及互联网金融的现实,让人们在很多情况下会自然而然地将数字科技与金融联系在一起,最终,金融似乎成为了数字科技的“专属领地”,无论是数字科技的应用场景,还是数字科技的母体来源都与金融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报告显示,2020年度百威英博实现总收入468.81亿美元,同比下降10.4%;实现净利润14.05亿美元(2019年度净利润为91.71亿美元),同比下降84.68%。
同日,百威亚太也公布了2020年财报,报告显示,2020年,百威亚太收入为55.88亿美元,同比下降12.4%。 股东应占溢利为5.14亿元,同比下降42.76%,每股盈利3.89 美分。
-01-
疫情阻碍,百威失意
中国市场成破局关键
百威亚太在财报中表示,去年的销售表现直接受疫情对销售渠道的相关限制所影响,“尤其是我们在主要市场中拥有稳健地位的高端餐饮渠道”。
无论是百威英博还是百威亚太,在财报中都显示出了2020年业绩的大幅下滑,其中疫情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受全球疫情流行的影响,2020年度百威英博总销量下滑5.7%,亚太地区销量816.49万千升,同比下降12.36%。
财报显示,2020年全年,由于销量下降10%及每百升收入下降1.1%,百威中国的收入下跌11%。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下跌20.1%。
由于疫情的爆发,百威亚太到2020年4月份,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了17%,但从5-6月份开始,中国市场销量开始快速反弹,6月单月销量也创下该公司中国市场销售历史上最高的单月销量。第三季度,中国市场销量增长了3.1%,收入增长了4.8%;第四季度,销量也微增0.9%,收入增长1.3%。
第四季度中,得益于中国市场的恢复增长,百威亚太销量下滑速率降至2.6%,原因是印度和韩国等市场依旧受疫情影响严重。但由此也能够看出,中国市场的业绩成为了百威整体业绩迅速恢复的重中之重。
其中,2020年2月至4月期间,高端餐饮渠道面对最严格的疫情相关限制措施,期间业绩占2020年销量、收入及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跌幅的超过100%。
值得一提的是,以百威为首的高端组合于2020年第四季取得中个位数增长,百威亚太的超高端组合于2020年第四季表现强劲。百威亚太估计,2020财政年度,科罗娜和福佳仍然是销量第一的超高端啤酒品牌和小麦啤酒品牌,蓝妹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并取得双位数增长。
现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俨然已经成为百威亚太地区业绩的重要支撑,但另一方面,百威作为世界啤酒之王,如今在国内也面临不小的压力。
-02-
四大巨头秣马厉兵,高端啤酒变数重重
在高端啤酒市场,一直是学习百威好榜样。雪花啤酒甚至在战略层面已经将百威啤酒作为唯一的真正竞争对手。
作为啤酒业第一家公布2020年业绩报告的品牌,百威中国去年的表现仍算可圈可点。百威中国业务在百威英博全球业务中表现最好,营收利润恢复也更为迅速。
靠农村包围城市,弱小的它斗康师傅压统一,或成下一个农夫山泉
有些人天生就在山顶,就像雄鹰一样。不过,山顶的不止有雄鹰,还有蜗牛。 今麦郎的成功就像一只蜗牛从山底爬到山顶,一只靠着农村包围城市成功的“蜗牛”。 今麦郎2019年营业收入取得218.49亿元并首次实现单年营收突破200亿元,其中,今麦郎方便面销售额已达150亿,超过统一方便面的84.25亿,排名第二(康师傅第一)。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与青岛啤酒、雪花啤酒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相比,百威中国相形见绌不少。同样在疫情之年,青岛和雪花前三季度利润都大幅增长。这证明两巨头的高端化策略效果非常。
与此同时,百威英博在高端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嘉士伯中国也传出2020年业绩增长3%。嘉士伯旗下乌苏啤酒开始全国化,红利初显,单品牌利润贡献近十亿。
整体来看,未来五年,中国啤酒市场“高端化”是主要的战争主题。尽管同时拥有高端第一的百威和超高端第一的科罗娜两个“第一”品牌。但在其他三大巨头环伺之下,百威啤酒的高端第一能否持续,实在不乐观。
先看青岛啤酒。青啤品牌的高端基因不错,其纯生产品作为高端里的超级大单品之一,多年来其规模和盈利能力让其他品牌艳羡不已。同时,青啤在其他创新产品、创新渠道上近年表现卓越,如其两年前就将百威拉下了啤酒电商渠道第一品牌的宝座。无论从品牌地位、销量规模、产品结构上,青啤都是百威高端地位距离最近的挑战者。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李宁圈粉最大功臣,砸1亿美元挺新疆棉,美国制裁反击战打得漂亮
从用户心理看O2O模式的再发展本文通过对O2O商业模式的市场现况概述,归纳定义用户“脱孤心理”、“脱孤消费”行为,并围绕“脱孤消费”挖掘出的市场需求,简述“脱孤经济”的可观市场前景。本文着重在用户心理及市场预见的提出,有关数据分析以及业务的具体实现流程见q前日发布觅团-nomito MRD、及日后发布的觅团-nomito PRD。 这样的行动,为李宁圈粉不少,但少有人知的是,李宁“新疆棉”黑色标签,从用户心理看O2O模式的再发展本文通过对O2O商业模式的市场现况概述,归纳定义用户“脱孤心理”、“脱孤消费”行为,并围绕“脱孤消费”挖掘出的市场需求,简述“脱孤经济”的可观市场前景。本文着重在用户心理
产品运营
再看雪花啤酒。自从雪花啤酒进入侯孝海时代,第一个三年完成了产能优化、品牌结构提升、收购喜力中国等重大战略行动,做好了高端决战的战前准备。
通过啤酒工厂的优化合并,几年间雪花啤酒工厂数量减少数十家,其员工人数比青岛啤酒少1万多人,其产销规模高于青岛300多万吨,至少在人效比上比青岛高出很大一截。而青岛啤酒因为体制等各方面原因,产能整并动作迟迟无法启动。
利润大幅增长之后,雪花啤酒在2020年疫情期间员工待遇大幅普涨,士气高涨。雪花啤酒员工待遇由原来中等偏低水平,一跃而至行业前列。这使得不少来自百威、嘉士伯的人才流入雪花啤酒。
与此同时,雪花啤酒2020年发起的针对高端大客户的“铸剑行动”收获颇丰,正式发起决战高端的战役。
最后再看嘉士伯中国。乌苏啤酒全国走红之后,其在嘉士伯中国的地位直线上升,由其总部直管。2020年也正是凭借乌苏啤酒全国化红利展现,嘉士伯2020年整体利润应会有大幅度成长。
此前二十年,嘉士伯在中国市场并没有清晰的产业战略,一直闷声发大财。收购的啤酒品牌也很少整合运营,基本以财务控制,并不太愿意涉足运营。换言之,嘉士伯中国此前整体比较佛系,并没有市场份额和吨位规模的执念。
但据了解,2021年嘉士伯第一次提出了清晰的市场份额增长要求。这意味着一个一直看似没什么产业野心的“老四”现在也开始上进了,也有想法在未来的座次上来抢一抢了。
综上来看,青啤的发展只有高端化一条路径,这是它必须全力以赴的唯一道路;雪花啤酒收购了喜力中国,又搭建了“4+4”高端矩阵,解决了品牌问题、产能优化之后,高端化是成就其从“规模第一”到“品牌第一”的必选路径;嘉士伯作是高端啤酒经验选手,它突然要求“上进”,要市场份额,未来几年高端市场也必然大举投入。
群雄环伺之下,百威中国有能力守住堡垒并反攻吗?比较难。
一则百威英博2020年全球营收下滑10.4%,利润下滑84.7%,其中百威亚太下滑12.36%,总部自顾不暇,很难有多余资源支持百威中国,甚至2021年需要百威中国输血去救总部;
二则,百威中国在国内疫情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其市场恢复速度,销量和利润增长表现也远逊于另外三巨头。在此环境下,未来几年百威在高端市场将会面临三巨头的轮番进攻,守且守得艰难,反攻几乎不用想了。
未来的高端啤酒鹿死谁手还未可知,百威中国未来会怎样也存在变数,但用钱投票的资本市场已经给出了选择。过去一年中,青岛啤酒股价从37元/股上升到现在79元/股,华润啤酒从30元/股到目前58元/股,而百威亚太一年前是23元/股,今天还是23元。
PS:2021年4月1日-3日,由「新经销」举办的2021年(第六届)中国快消品渠道创新大会暨首届中国快消品社区电商大会,将在成都盛大开启。围绕着“新渠道/新渗透;老渠道/新升级”为核心,120+大咖嘉宾,共赴2021上半年快消行业最大盛会!
会议场外,130+展台,定向精准邀约300+社区团购(电商)/O2O到家采购负责人,1000+区域头部经销商,现场对接交易。
关于快消行业的渠道动向和选品对接,来这一场大会就够了!
从《唐探3》一落千丈的票房,看注意力吸引现象
编辑导语: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用户上一秒还津津有味地在某产品中流连,下一秒就能冷酷无情地关闭界面去另一个APP。抢夺用户的注意力,成为了很多产品的首要任务。文章结合相关案例和分析,说明了“注意力吸引”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价值,与大家分享。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阿里Q1财报:数字化赋能新零售2.0
华为OPPO明争暗斗 为何大家都瞧上了潜望式镜头最近翻知乎,偶尔看到一篇帖子,内容大概是“智能手机为什么不把长焦镜头换成潜望式长焦镜头,以获取更大的变焦倍数?”看了下帖子发布时间是在2015年(原谅我已经找不到截图),当时甚至还忍不住感慨了一番:不愧是大神,果然有前瞻性,很有战略眼光。 8月20日,阿里巴巴(BABA.US)发布2021财年第一财季财报。 季内阿里巴巴集团营收1537.5亿元,同比,华为OPPO明争暗斗 为何大家都瞧上了潜望式镜头最近翻知乎,偶尔看到一篇帖子,内容大概是“智能手机为什么不把长焦镜头换成潜望式长焦镜头,以获取更大的变焦倍数?”看了下帖子发布时间是在2015年(原谅我
产品运营
标签: 产品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