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运营的关注学习有一年多,起因是经历了带课的瑜伽馆因为拉新不太成功,留存客户率低,经营一年转让了。还有亲戚朋友的一些不太成功的开店尝试,结果都无一例外的关店转让了。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开店,做教育,做培训,有的人续费率,拉新转化率那么高,有的人却失败了。直到慢慢接触了运营之后,才发现原来她们的不成功一大部分原因都是不懂运营,那些经营成功的店铺,她们的成功是有迹可循的。活动拆解的目的,学习别人的经验,可复用的亮点,少走弯路。
1.活动案例拆解的目的
- 明确自已的问题——分解问题——解决问题——制定计划
(1)自已的问题,也就是flag;
(2)分解问题,是因为换岗位,跳槽,转行?如果有确认的岗位,根据该岗位的职责要求来匹配或者增加自已的能力;
(3)解决问题,在挑选案例的时候,着重看跟该岗位相关的案例;
(4)制定计划,跟着拆解营的计划走,不要落下每一步;
拆解不是最终目的,看别人的成功案例,把每一个细节扣到魔鬼,加以自己的思考,把拆解的活动用到自己的工作或想做的事情上,才是活动案例拆解的终极目的。
2.拆解没思路,怎么办?
像我这样的新手小白,看到别人拆解的案例,第一反应是好厉害,让自己拆,就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今天的学习内容给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思路---在拆解活动案例时善用模型。
- 1)拆解的基本模型

- 2)6个帽子思考法

- 3)活动拆解sop

学习了这三种案例拆解的大框架,看了一些案例拆解的范本,发现第一,第三个模型在案例拆解中用的比较多。在后面的案例拆解中,可以仿照第一,第三思考模型,可以把要拆解的大框架写出来,在根据其他模型具体细化。
3.有了案例拆解的大框架,具体活动细化拆解的模型有哪些?
学习了活动海报/落地页拆解的模型, LIFT 模型,还有上瘾模型,AARRR海盗模型,增长飞轮模型,AIDASS模型,B=MAT福格行为模型...模型倒是挺多的,对于新手的学习,我第一反应是这么多模型,都适合于什么样的场景?模型的作用是什么?模型讲了什么?
1) LIFT 模型
- 模型讲了什么?(模型讲了影响的6个要素,以及强化转化率的一些思路)

- 模型的作用是什么?
模型的作用是为了提高用户的转化率。
- 模型适合于什么样的场景?
模型被用来做海报/落地页的案例拆解时使用。
2)上瘾模型
- 模型讲了什么?
- 出处:书籍《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
- 构成:由四个阶段构成,分别是:触发、行动、多变的筹赏、投入。
- 触发:外部触发(付费型触发、回馈型触发、人际型触发、自主型触发)和内部触发
- 行动:行动就是人们在期待酬赏时的直接反应(B=MAT);其中,福格行为模型可以用公式来呈现:B=MAT。B 代表行为,M 代表动机,A 代表能力,T 代表触发(三种缺一不可)。
- 多变的酬赏:社交酬赏、猎物酬赏、自我酬赏
- 投入:习惯养成类 APP 非常关键

- 模型的作用是什么?
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一套标准化模型方法;理解就是分析别人的活动时,看看别人在做活动时如何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
3)B=MAT福格行为模型
- 模型讲了什么?
B (Behavior)= M(Motivation)+A(Ability)+T(Triggers)
行为=动机+能力+触发
- 动机:行为的发生首先必须有足够的动机。动机可以分为3个类别:感觉,期待,归属感;
- 能力:用户得有能力完成这个行为;有两种方式可以增加能力:
第一种是花时间和精力教会他,这个方法比费而不讨好。
第二种是通过改进产品让行为更容易完成。
- 触发:本质是告知用户现在去做。

- 模型的作用是什么?
要达成让用户采取行动的方案必须精心策划,安排动机、能力和触发这三个要素。将注意力放在那些醒来的,并且有意愿的人身上,然后去增加产品的易用性和优化触发机制。
- 模型适合于什么样的场景?
适用于分析某一个需要用户参与的具体的活动环节。比如裂变活动里的利诱活动、分销活动、或者组织用户一起参加训练营的某类活动等。
个人理解,该模型就是上瘾模型中行为的内容的更细化,拆解时用上瘾模型,其中行为可参考B=MAT福格行为模型来进行活动的分析。
4)AARRR海盗模型
- 模型讲了什么?
A:Acquisition获取用户
A:Activation活跃度
R:Retention留存率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案例拆解:猿辅导增长全体系
一、公司介绍猿辅导在线教育是全国超过4亿中小学生和家长首选的在线教育品牌,国内 K-12 在线教育领域首个独角兽公司,入选“CCTV品牌强国工程”。公司旗下拥有猿辅导、小猿搜题、猿题库、小猿口算、斑马AI课等多款 ...
运营拆解,案例拆解:猿辅导增长全体系
R:Revenue转化
R:Refer自传播

注意事项:海盗模型之间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也不是所有的案例都会有这几个完整的步骤。具体还需要结合案例本身来说。

- 模型的作用是什么?
AARRR模型是一个常见的用户增长研究模型,应用范围也比较广。
- 模型适合于什么样的场景?
如果某个案例活动涵盖了从获客-激活-转化-转介绍/老带新这几个主要流程,或者我们想分析某款产品的生命周期及它是如何做增长的,这时就可以应用该模型来分享。
5)增长飞轮模型
- 模型讲了什么?
增长飞轮模型包括三个主要阶段:
吸引→ 利用企业的资源、知识,生产内容,从而与对的人建立有意义的关系。
参与→ 通过提供能解决见解和解决方案,与人们建立持久的关系。
取悦→ 提供卓越的体验,能够实现用户的目标,让用户成为公司的推动者。

- 模型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某个产品的整体增长方式时,可以用到这个模型
6)AIDASS模型
- 模型讲了什么?
AIDASS主要指:注意—兴趣—欲望—行为—满意—传播

- 模型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产品如何吸引用户。
- 模型适合于什么样的场景?
应用场景一:从主动参与活动的邀请人出发,用AIDASS模型进行分析。
应用场景二:根据AIDASS拆解邀请好友设置。
应用场景三:邀请海报吸引度,结合AIDASS模型分析
7)ICE评分模型
- 模型讲了什么?
- ICE是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
Impact(影响范围) - 这件事对多少用户会产生影响
Confidence(自信程度) - 这件事对单个用户的达成效果的预测
Ease(实现难易) - 这件事的实现难度
- 对这三点进行量化:
Impact(影响范围) - 影响范围超过全量用户,给5分;影响全量用户,给4分;影响局部用户,给3~2分,以此类推
Confidence(自信程度) - 认为用户绝对会喜欢或认可,给5分;其他的相应递减
Ease(实现难易) - 举手之劳,给5分;觉得实现起来很难,给1分

- 模型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模型评分帮助判断案例的可⾏度。
当需求很多的时候,必须对要做的事做一个排序。但是这种排序不能是靠拍脑袋决定。因此这里介绍一下ICE模型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决定什么事情先做,什么事情后做。
- 模型适合于什么样的场景?
接触到很多案例或者增⻓灵感,但并⾮每个案例或者灵感都需要亲⾃操作⼀遍才可判断 它的可⾏性,⼀个简单的⽅法就是ICE评分模型。
ICE评分模型的判断带有⼀定的主观⾊彩,但适合⼤多数情况,特别是⽐较⼏个玩法或者增⻓灵感的优劣,可以作为⽐较参考。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先消化这学过的7种模型,了解模型是什么,怎么用,帮助后期的案例拆解。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如何复盘?
后台有读者问我:如何才能长大得更快一点?我说:不断复盘。只有不断复盘,才会不断进步。你想要达成任何目标,都需要不断复盘。我给你讲个故事。我一直有个目标,就是徒步“穹顶1纬度”,抵达北极点。什么是徒步“ ...
运营复盘,如何复盘?
标签: 运营拆解 运营之案例拆解-活动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