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KPI翻倍,大众2022真能“破防”?

自媒体运营教程 827 0

产业互联网需要长期主义

简单地将用消费互联网的眼光来看待产业互联网是非常错误的。这一观点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

据大众汽车官方消息显示,尽管订单强劲,但零部件短缺打击了产量,2021年全球交付量为888万辆,同比下降了4.5%,创下2011年以来新低。

辛辛苦苦一整年,一夜回到十年前。

而中国作为其最大的单一市场,疲态尽显:大众2021年在中国大陆及中国香港的汽车销量为330万辆,同比下降了14.1%。

这其中,被寄予厚望的大众ID家族未完成年度销售目标。

尽管如此,据多家媒体报道,大众中国CEO冯思翰对2022年ID家族仍有所憧憬:“相当乐观地认为,我们将看到实际销售量翻倍。”

ID家族KPI翻倍,完成难度到底有多大?换帅之后,ID家族的痛点会迎刃而解吗?All In新能源的大众汽车,还要“阵痛”多久?

KPI保守,但仍有硬仗要打

大众ID家族的销售,国内外大不同。

在欧洲,颇为畅销,可与特斯拉叫板,据EU-EVs.com追踪的欧洲11国数据显示,特斯拉Model 3销售93545辆,位列市场第一,而大众ID.3 、ID.4销售49502辆、41711辆,分列第三、第四。

在中国,则一言难尽。

当下,大众ID家族在华车型共有五款,2021年合计销量为70625辆,而此前官方预期为8万辆~10万辆,这意味着预期的下限都未达到。

新能源车KPI翻倍,大众2022真能“破防”?-第1张图片-90博客网

大众ID家族2021年销量走势图

而同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呈现井喷的势态。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331.2万辆,同比大涨181.0%;零售销量为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而此前预计全年销量不过200万辆。

超预期之下,造车新势力们眉开眼笑。

特斯拉2021年交付93.62万辆,同比增长87.2%,而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也齐齐突破9万辆。

相形见绌之下,大众汽车并未意兴阑珊,反而憧憬ID家族销量翻倍。

一名市场人士告诉锌刻度其2022年的目标有点保守:“最近四个月,大众ID的销量连续破万,只要这个势头保持不变,躺着就把任务完成了。”

毕竟,销量翻倍=141250辆,平摊到每个月不过11771辆,而2021年10月~12月,大众系列已连续三个月销量超过12000辆。

上述市场人士进一步表示,大众ID家族仍有硬仗要打。

从2022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补贴减少或推高购车成本,令部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望而却步。

此外,包括芯片、动力电池在内的供应链紧张的趋势或将延续,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交付的最大“拦路虎”,之前大众ID家族就受困于缺芯从而影响了全年销量。

All In新能源,三大痛点迟迟难以解决

为了KPI,大众汽车也在重新排兵布阵。

据相关消息显示,冯思翰将于2022年8月离职,接任者为大众全球CEO贝瑞德,一位为大众汽车服务近30年的老兵。

这意味着,贝瑞德将一肩挑两头,透露出大众汽车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加码,而大众ID家族在华销量势必成为其关注的重点。

眼下,大众ID家族入华仍未摆脱水土不服,这考验着贝瑞德的智慧。

首先,中欧市场偏好不同。

大众汽车的根基在欧洲,欧洲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偏向出行工具,而中国消费者更青睐科技、时尚与潮流。

对此,普华永道有过深度剖析:“ID家族是优秀的电动车,但是不够智能。中国市场受到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的带动,已经进入电动车的第二阶段:电动车+智能车。不够智能的电动车是十年前比亚迪、北汽、荣威做的事情。而欧洲还在第一阶段,所以ID家族能在欧洲大卖,在中国则反应平平。”

坚持普惠金融,还呗以科技赋能助力小微企业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餐饮界“异类”华莱士的山寨一生

卖茶叶原来这么暴利!他单卖茶叶,一年就赚了500万茶叶从中国走向世界,早已成为世界饮料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品种。在中国,茶叶行业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有的人赚得多,有的赚得少,主要就看你怎么卖。21岁的华莱士曾经用一句“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莱士”,打响了“中国人自己的汉堡店”这一称号。但最近,随着“炸鸡掉地继续使用”、“清洁剂滴进油锅”事件的不断发酵,厦门多家华莱士门店被查处,总部也被监管部门约谈,卖茶叶原来这么暴利!他单卖茶叶,一年就赚了500万茶叶从中国走向世界,早已成为世界饮料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品种。在中国,茶叶行业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有的人赚得多,有的赚得少,主要就看你怎么卖。21岁

产品运营

市场快速变化,企业发展时刻面临新挑战,对于广大小微企业而言,自身抗风险能力弱,资金实力弱,资金支持成为影响其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疫情等特殊环境之下。

也就是说,由于市场发展不同步,ID家族更多照顾的是欧洲消费者的感受,从而令部分中国年轻人对其不感冒。

其次,中国区权限不够高。

其实,大众汽车也认识到本土化的重要性,也力推本土化研发,试图弥补短板,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似乎并未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对此,有知情人士曾公开表示,问题出在中国区权限不够高。

而“车市物语”采访了大众的一名离职员工,也印证了上述观点:“ID.4这块车机不一样,所有跟车控制相关的接口,德国总部那边都不给开放,中国团队只能负责UI优化,这样的本土化研发还有什么意义?”

新能源车KPI翻倍,大众2022真能“破防”?-第2张图片-90博客网

大众ID.4

再次,销售体系待完善。

ID家族采用了线上线下结合的代理销售体系,也实现了与燃油车分开运营,不过未像造车新势力那样大规模抢占商圈。

须知,这两年,商圈成为特斯拉、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哪吒汽车等国内外造车新势力的必争之地。

对此,有机构分析师认为:“优质中高端购物中心拥有庞大且稳定的中高收入客群,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建立品牌和宣传产品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

换而言之,抢占商圈既能快速打响品牌知名度,为消费者树立起明确的品牌认知,又能以专业贴心的服务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

转型“阵痛”,还要持续多久?

以上可见,大众汽车推动新能源碰到了棘手的问题。

事实上,为了避免成为第二个“诺基亚”,大众汽车2019年起决定All In新能源,“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然而,转型并非一帆风顺。

据大众集团最新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69.3亿欧元,同比下降4.1%;营业利润为25.96亿欧元,同比下降18.44%;营业利润率为4.9%,而去年同期为5.4%,下滑了0.5个百分点。

新能源车KPI翻倍,大众2022真能“破防”?-第3张图片-90博客网

营业利润率同比下降

此背景下,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以放弃部分实权为代价,换来董事会同意其继续推进行All In新能源的战略。

毕竟,大众集团预计,到2030年,电动车的市场占有率将与燃油车基本持平,这个牌桌大众汽车不能缺席。

尽管当下遭遇一定的挫折,大众汽车手中还有牌可打。

一方面,自建动力电池工厂,掌握供应链话语权。

新能源时代,动力电池的地位好比燃油车的发动机,重要性肉眼可见,因而大众汽车、福特汽车、吉利汽车等纷纷当下合资或自建电池工厂。

一名业内人士告诉锌刻度:“随着技术不断迭代,动力电池终将趋于成熟,掌握了这个核心,才不会被卡脖子,你看看燃油车第一梯队的车企,谁没有掌握发动机技术?”

按照大众汽车的规划,2030年之前在欧洲建成6座电池工厂,每座工厂产能40GWh,总产能240GWh,这意味着在这轮新能源汽车大潮中,其渴望确保动力电池供应的稳定性,从而解决后顾之忧。

另外一方面,降低生产成本,渴望提升竞争力。

正在自研标准化电芯,2023年将兼容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固态电池等多种规格,据大众汽车估算,统一电芯规格生产成本将降低50%;布局电池回收产业链,通过回收渠道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减少60%的燃油车车型,提高零件通用率、降低研发成本……

总而言之,大众汽车的新能源转型进入深水区,既要厘清内部的关系,减少本土化的阻力,也要竭力突围,谋求与国内外的造车新势力正面较量中站稳脚跟。

眼下,还有老本可吃,但留给大众汽车的时间不多了。

集度公布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外观,概念车将于4月亮相北京车展

2022年1月19日,集度公布了其汽车机器人概念车的部分产品设计样式。据悉,这款车将于今年4月在北京车展亮相,量产版汽车机器人的外观将与概念车90%一致。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中芯国际上市:高市值“造梦”中国芯

被忽视的蓝海——B站营销随着流量增长,B站的内容生态和商业生态都逐步完善成熟,B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品牌瞄上了。作为品牌方,要打入B站进行品牌营销,该怎么做呢?本篇文章着重讲解非官方的PUGV内容联合创作模式 文/ 黎帅 7月16日,中芯国际(688981.SH)成功登陆科创板,在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科技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创造了一个神话。 退出美股一年之后,成功回归登陆科创板,中芯国际也成为了首家,被忽视的蓝海——B站营销随着流量增长,B站的内容生态和商业生态都逐步完善成熟,B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品牌瞄上了。作为品牌方,要打入B站进行品牌营销,该怎么做呢?本篇文章着重讲解非官方的PUGV内容联合创

产品运营

标签: 产品运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