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柳传志,是否还能“幸运”?

自媒体运营教程 187 0

“幸存者”柳传志,是否还能“幸运”?-第1张图片-90博客网

1984年,40岁的中科院计算所工程师柳传志和10位同事一起,在曾经作为计算所传达室的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开始了“下海”创业之路。

这一年,后来被称为“中国现代企业元年”和“中国企业家元年”,海尔、万科、健力宝、科龙、南德……都起步于这一年,柳传志、张瑞敏、王石、李经纬、潘宁、牟其中……成为第一批“弄潮儿”和“吃螃蟹的人”,沧海横流,物是人非。

今天的年轻一代,根本不知道当年这些人创业的艰辛和风险。在他们看来,有国家的大力支持,又是一片空白的市场,做成功一个企业不是探囊取物一般?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失意者,则只记得那个还不如我的"小瘪三"靠着油嘴滑舌、投机倒把,竟然成了大人物,天理何在?

人性就是这样,你会不由自主地"宽己严人",你很容易给自己的失败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而视别人的成功为"非法"或"幸运"。

段永基曾在面对央视采访时说过一段故事

"四通创业第一年就挣了100万,结果中科院的一批科学家怎么也想不通,怎么能挣这么多年?既然按照这些人"合法逻辑"找不到挣一百万的方法,那么四通就一定是通过非法勾当来挣的钱。于是12名科学家就把四通告了"。

说这个故事时段永基微笑和蔼,却让人们有幸从一个侧面,观察到那个时代的风险和局限性

所以李经纬在"恨"中死了,所以潘宁在"愤"中走了,所以牟其中在监狱里一待就是十六年,所以曾经辉煌的"健力宝、科龙、南德"都被"雨打风吹去……

所以,张瑞敏在"1169"到"690"的整合来整合去,最终还是退了;所以,王石权衡再三还是认为要"名"比要"钱"更安全,玩得开心就好;所以,柳传志万万想不到他会因为"创业时"是在"二十平米"还是"五百平米"房间里创业的"小问题"上被一再"质疑和否定人品"

这真的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吗?

文革时就是!如果文革时你交代的内容和之前你向组织上交代的哪怕有半个小时的误差,都可能认定你在这半个小时里叛党叛国了。

细节是不是能够决定命运,不取决于细节,还取决于掌握细节的人想让你生,还是想让你死。

所以我在《从人性的角度思考腐败者的痛苦,我们怎样才能有效地反腐?》一文里讲:"人性是个瓷器,经不得摔打。不要把人性逼到悬崖边上。人性是一个社会的概念,而悬崖之外只受丛林法则的支配。"

01


“幸存者”柳传志,是否还能“幸运”?-第2张图片-90博客网

柳传志生于1944年,他常常说,“家国情怀”、“产业报国”是他们这一代企业家身上最明显的时代烙印。他在联想内部讲,这是他们这一代,留给后来者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但反讽的是,当下的互联网上"柳传志"已俨然成了"卖国贼"的代名词。在联想和柳传志一直没有发声澄清的背景下,已然是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最初的联想是以代理国外品牌电脑起步的,柳传志为联想选择了“贸工技”的发展道路。到底是“贸工技”还是“技工贸”,他与倪光南当年的“柳倪之争”曾轰动一时。这在后来曾饱受争议,有人认为柳传志不够重视技术,会导致联想之后发展受限。

柳传志也谈过此事,他认为,那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因为当时想搞“工”也拿不到生产批文,只能先从贸易开始。那时没有风险投资,做技术需要钱,只有先做贸易才能养活工和技。他说:“贸既是一个积累资金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事实上讲,很多人其实忽略了"联想"前身"计算机所公司"成立的背景:


“幸存者”柳传志,是否还能“幸运”?-第3张图片-90博客网


随着来自国防部门指令性任务的取消,下拨的科技项目资金没有了,所里的财务状况越来越紧。更令人担忧的是,传说国务院马上要颁布《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将把计算机列为应用科学,拟在五年之内全部取消财政拨款。如果真是如此,全所一千多名科技人员和五百多名工人不仅无法开展正常的科研活动,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

改革的浪潮已将计算所逐渐推向市场经济的大海之中。曾茂朝告诉他的下属:“政府对我说,他把钱放在用户的口袋里了,你有本事就去拿吧。所长不是在开玩笑-一老路走不通了,前面的路必须靠自己去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简称计算所公司)-联想集团的前身,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说白了,"联想"就是当年曾茂朝给计算机所面临下岗的职工们找的一条退路,一个饭碗。如果像某些人讲的,如果倒腾什么牙膏、毛巾成功了,那今天可能大家看到不到联想,而是另一个版本的"朝批"。(不知道朝比是什么的,自己去补补课)

其实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当倪光南要拿联想多年的积累去赌"芯片"时,在联想内部也得不到多少支持的原因。当年大部分人的心理是:赌成了你倪光南功成名就,失败了你挂着"院士"的头衔拍拍屁股走了,而我们呢?全失业?

倪光南想去赌,有他家国情怀的伟大;但是否就可以把"不愿意去赌的大多数人"定义为目光短浅呢?

并且,从当时的实际来看,中科院里肩负着国家半导体、芯片产业自主的是"微电子所",也不是"计算机所",中科院也不可能把相关的经费跨部门投过来,这在大家看来是不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呢?


“幸存者”柳传志,是否还能“幸运”?-第4张图片-90博客网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

1990年,联想开始走上自主品牌之路,并与IBM、Dell、惠普等国际巨头展开竞争。1994年,联想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募资之后,联想发动了"百万奔腾大降价"的PC价格战,逐渐在竞争中取得优势。1997年初,联想电脑第一次成为中国市场冠军,并随后成为亚太市场第一名。

没有联想的上市融资,客观上讲就没有能力发动价格战,就没有能力打败国内外的竞争对手。当年国内PC品牌的老大哥是长城电脑,从"长城"这个品牌大家就能了解国家对他的定位和期望,但是在市场环境下,即使有国家非同一般的支持,长城最终还是败下阵来。(细节原因大家可以去看我的《从中国曾经的PC霸主“长城电脑”兴衰,看今天的联想》

02


“幸存者”柳传志,是否还能“幸运”?-第5张图片-90博客网

除了激烈的业务竞争,联想还面临着另外一道难题:股份制改革。联想原本是中科院百分百持股的国有企业,但激励问题解决不好,企业不可能做大走远。在政策尚未明确的当时,没有正确答案,政策制定者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有人钻政策的空子,发了大财;也有人伸手被抓,锒铛入狱。不少企业的改制方案被叫停,中途夭折。而柳传志反复强调一句话:联想要改革,但决不当改革的牺牲品。

最终,联想用了8年时间,顺利完成了经营机制转变和企业股权改革,这背后是柳传志在复杂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中超人的敏感度,既有谋略和远见,也有决心和耐心。柳传志把联想的改制形容为“拐大弯”,这为后来很多国有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产权改制趟出了一条路。

但是今天,没有人了解这种改制的背景和必要性,被几个心怀鬼胎的人一忽悠,就把联想的改制定性为"柳传志长久布局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

他们对当年中科院高峰800多家企业,亏损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历史选择性地视而不见。

他们对《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快院、所投资企业社会化改革的决定》中要求,"从2005 年起,已连续5年以上亏损的院、所投资企业,必须抓紧推进股权社会化。原则上,2010年前院、所(不管亏损与否)持股比例降至 50%以下。"的文件要求置若罔闻。

他们故意不说,今天中科院依然是联想控股最大的单一股东……

2001年,柳传志将自有品牌电脑业务和IT分销、服务业务拆分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并分别交给了杨元庆和郭为。柳传志第一次选择退下来,让年轻人上,而自己将工作重心放在了联想控股上。

2001年6月,郭为率领神州数码赴香港独立上市。4年后,郭为兑现了自己“再造一个不叫联想的联想”的诺言。2005—2006财年,神州数码的营收达到198.65亿港元,而在分拆时“老联想”的制造业务营收约为198亿元。

2004年4月1日,已经坐稳中国及亚太市场第一电脑品牌的联想集团将英文名称由“Legend”改为更适合全球市场的“Lenovo”,国际化野心显现。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BM的PC业务,并由此跻身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仅次于美国的惠普和戴尔。联想当年的营业额仅为30亿美元,一年利润2亿多美元。而IBM的PC部门营业额达130亿美元,在被收购之前已亏损2亿多美元。

在这里特别想强调一点,当下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被忽悠后就认为"联想收购IBM是没有意义的,是变相的国有资产流失",这是完全错误的。

事实上如果没有04年对IBM和tinkpad的品牌整合,联想是没有机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战胜惠普和戴尔,成为世界PC第一,甚至很可能都无法保证企业存活下来。

中国和世界PC行业的大洗牌主要积中在2000年——2010年间的电脑笔记本大战,中国的长城、同方、方正等品牌,日本的松下、东芝、索尼等品牌,包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一些品牌,全在这个时间段里从C端战败消亡。

联想能够走到今天,核心的电脑笔记本技术和品牌,全是从IBM收购而来。在这里也击穿了某些人"联想几十年来吃倪光南老本"的谣言,在一个基本遵循摩尔定律的行业,谁家的什么技术可以吃上几十年?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人民富豪”马云,为何跌落神坛

最近,马云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先是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集团的垄断行为,开出了182亿元的罚单。紧接着,阿里旗下的蚂蚁集团,第二次被金融管理部门约谈。Double kill !时间回到故事的起点——2020年10月25日 ...

马云,“人民富豪”马云,为何跌落神坛

但就是这种让专业人士都不屑一顾的谣言,却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信众如过江之鲫,这是多么的可笑却又可悲!

03


“幸存者”柳传志,是否还能“幸运”?-第6张图片-90博客网

IBM的收购,在当年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事件,柳传志和联想的声望达到了顶点。柳传志第二次选择“退了下来”,把联想集团董事长的位置交给了杨元庆。

但缺少国际化经营经验的“新联想”出现了“消化不良”,股价暴跌、巨额亏损、大规模裁员,同时又赶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而来。

2009年,柳传志为了稳住局面,临危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联想集团第二年就实现了业绩逆转。2011年底,联想大局稳定,柳传志第三次功成身退,将工作重心回归到联想控股。

2008年,因为有IBM130亿美元市场盘面的基础,联想以167.8亿美元的销售额跻身世界500强,成为中国第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

2013年,联想集团终于成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份额的第一名,并逐步坐稳了全球“PC之王”宝座。

很多人总是觉得,今天的联想就是靠国家的扶持做大,柳传志就是坐享其成;不但是坐享其成,还鸠占鹊巢把"国企变成了私企"。

我们决不能否认,在联想发展初期"中科院和计算机所"的光环作用;但是很多网友不知道的是在那个时候,从国家层面上主要的支持都在"长城电脑",这才是"皇太子",其他品牌更多的还是靠自己的体系优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而进入2000年后,各个品牌的竞争已完全进入C端竞争,B端和G端的项目订单比例已低于50%。

如果只要靠国家就能成为行业和全球第一,那么你怎么解释其他国家大力支持品牌的衰弱的原因呢?

即使是"长城电脑"这样的"皇太子"在当年都没有去自主研发"芯片"和"操作系统",倪光南非要自己做芯片,当时做芯片,光工厂这一块儿就要吃掉20亿美元!这是十年以后的联想的联想的十年纯利!

客观上讲,当时柳传志当年支持了倪光南,成功了一起分功劳;失败了责任在倪光南,他柳传志大不了也换个地方总有他的去处,那普通员工呢?

下岗的会是倪光南和柳传志吗?亏掉的钱也不过是国的对吧?柳传志就那么神机妙算,15年前,他就知道他能把联想做成全球第一?他就知道15年后他能成功推动联想的股改?

他如果这么能算,他算到今天会有这么多不明真相的人连他家的祖坟都挖出来,他还会选择"稳重求胜"吗?还是像很多国企领导一样,让自己适当的富起来,反正企业倒闭了自己又不会下岗

这都是正常智商的逻辑吧?但为什么反常识反智的东西却能甚嚣尘上呢?

有一个采访柳传志的视频,柳义正辞严地说,他否定了一些人想要做"芯片"的计划。这也成为柳传志的"罪证"之一,但大家是否真的清楚,对于当时的联想来说,他是不是有这个实力和条件来做芯片呢?

即使是收购IBM以后,从产业链的现状看,联想也不具备这个条件——英特尔都不需要断供联想,只需要在价格上给戴尔和惠普更大的优惠,就可以在全球给联想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这就是产业的现状是在上世纪九十年既已形成。

04


“幸存者”柳传志,是否还能“幸运”?-第7张图片-90博客网

柳传志等看不到这个问题吗?所以联想才从产业多元化的角度去降低联想可能面临的风险。

在将联想集团交于杨元庆之后,柳传志自己的工作重心一直放在母公司联想控股上,他先后率领联想控股进入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领域,相继成立了联想投资(后更名为君联资本)、弘毅投资和联想之星。

而柳传志和联想控股想做的事情就是“复制”联想。联想的创业故事,无疑就是一部浓缩版的中国科技创业史,而联想控股也在中国创投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记。

联想控股希望借助“资金+管理”,开辟一块崭新的业务领域,帮助和促进中国创业企业的长大。

2015年1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联想控股 孵化更多卓越企业》:

“创新不仅指技术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衡量创新的标准不光看你的技术多么领先,还要看是否实现了产业化、促进了生产力。”创业30年来,柳传志秉承这一理念,带领联想控股实行技术、管理等全面创新,采取“投资+实业”双轮驱动的商业模式,培育出联想集团、神州数码、君联资本、弘毅投资、融科智地、正奇金融、佳沃集团、神州租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一面旗帜。

由IT制造拓展到多元化投资,在多领域打造优秀企业。2000年,旗下的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分拆上市。作为母公司的联想控股目前已形成“战略投资”和“资产管理”两大板块。在战略投资方面,联想控股在服务、金融、农业等领域选择有发展潜力的“鲨鱼苗”,为其提供资金支持、战略制定、品牌打造等增值服务;在资产管理板块,联想控股搭建了从天使投资到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的完整投资链条,基金总规模达670亿元左右。

免费创业培训加天使投资,孵化高科技种子企业。2008年,联想控股创办了“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柳传志等“联想系”高管亲自登台授课,对缺乏创业经验的科技人员进行免费培训。与此同时,联想控股还设立了10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为急需资金的高科技种子企业雪中送炭。截至目前,“联想之星”已投入资金上亿元,免费培训1370名创业CEO,对90多个科技创业项目进行了天使投资。其中,乐逗游戏2014年8月在纳斯达克上市,Face++、

有人以偏概全地给联想扣上"小贷公司"的帽子,联想是小贷公司吗?

联想控股是一家侧重于实体产业运营的投资控股公司,主要通过“战略投资+财务投资”双轮驱动业务模式,布局实业与科技领域,先来看联想控股的几个支柱资产业:


第一个是计算机业务,这块主要放在联想集团。联想集团的PC业务保持全球第一,绝对是响当当的实业了。这块大家都比较熟悉,就不再展开。

第二个是新材料业务。比如,2020年底登陆中小板的联泓新科,是联想控股从绿地投资做起一手打造而成,其核心产品EVA光伏胶膜料,是光伏行业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之一。这不仅是核心实业,也是“碳中和”的急先锋。

第三个是农业业务。农业的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真正沉下心来做农业的公司并不多。联想控股主要通过佳沃集团布局农业,其以水果和高端动物蛋白为两大业务主线,还控股了全球第六大三文鱼企业Australis seafoods,掌控了上游稀缺的优质资源。

第四个是芯片半导体业务。目前,联想控股是富瀚微的第一大股东,该公司主攻视频芯片。在汽车智能化的东风吹拂下,公司自主研发的车载摄像头ISP芯片已开始为主流车企批量供货,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有人说,联想集团的研发投入低?联想研发投入真的低吗?


2018-2020年,联想集团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02亿元、115亿元以及120亿元,累计超过300亿元。这三年研发占营收的比重,依次为 2.48%、2.63%、2.39%。

对比来看,最大竞争对手惠普的研发占比,也只有2.6%。近几年,惠普研发支出分别为11.9亿、12亿及11.9亿美元,绝对数值上还不如联想。

要知道,制造业的特点就是营收大,不可能跟轻资产公司去比研发占比,但绝对金额就是碾压般的存在。

再看科创板市值最大的几家公司:2020年,中芯国际研发投入为46.7亿元,金山办公为7.11亿元,中微公司为3.31亿元。据Wind数据,2020年科创板公司全年合计研发支出约384.79亿元。

按此计算,联想集团一家的投入,就抵得上科创板的1/4还多!

柳传志曾自述是一个“守正出奇的人”。虽然外界也会评价柳传志笃信的“想清楚了再干”让联想会错过很多机会,太过保守。比如,错失了互联网业务,拒绝了前来融资的BAT。而柳传志对此表示,如果联想的愿望是做百年企业,那一直做正确的事更重要。

05

在一篇报道里,提到柳传志的一句话:"联想之于中国,就像水在水中。伟大的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

而柳传志之于联想是不是也是"像水在水中"呢?

今天一些人总是说我们反对的不是联想,而是柳传志,你们真的能分得开吗?

除了谣言,客观上讲的,外人无法定性说明的无非就是一个09年股改的问题。但是就这么一个问题,却似乎把柳传志送上了万劫不复的境地?难道这本身不是很诡异吗?(联想高管工资的问题,不涉及违法,在这里不展开谈)

终于在王立平的文章和司马南哭着控诉国有企业改革的视频里,我可以窥豹一斑了!这些人口口声声说不反对"国企改革",不反对"改革开放",但是从这"控诉"的视频里和挑动的情绪里,客观上不就是在做反对国企改革和反对改革开放的事吗?

把贫富分化的问题归结为改革开放的后果,把下岗职工的悲惨归结会国企改革的后果,这是什么行为?

原来,并不是柳传志有多可恶,也不是联想得罪了谁,只是因为柳传志和联想是四十年来改革开放的一面没有倒下的企业家和企业的旗帜,那就必须把他弄臭、打倒,才能给自己的"开倒车"、"再回首"打开一个缺口,找到一个理由!

那么, “幸存者”柳传志,是否还能“幸运”呢?

我们只能拭目以待国家的结论了!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马云故事

人物经历早年时期1964年9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马云的爷爷抗战时做过保长,解放后被划为“黑五类”,取名为“马云”,就是希望马云以后乖巧懂事,少惹是非。12岁时,马云买了台袖珍收音机,从此每天听英文广播 ...

马云,马云故事

标签: 柳传志 “幸存者”柳传志 是否还能“幸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