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在某些思维方式上,往往跟其他普通人是会有显著差别的,比如,小快灵总是要优于大而全,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都会优先考虑转化为机制化,一切问题都会回归到“用户、需求、场景”三要素去加以具体分析,等等。那么,一个优秀的大牛运营,是不是也可能存在着一些与普通人不同的、特定的思维方式? 其实,除了像数据、策划、沟 通推动这样的一些偏技能层面的东西以外,还普遍存在着以下4 个思维层面的显著差异点:
大牛思维一:流程化思维
一个优秀的运营和一个普通人之间会存在的一个核心差别, 就是大牛拿到一个问题后,会先回归到流程,把整个问题的全流程梳理出来,然后再从流程中去寻找潜在解决方案。而对普通人来说,则更可能会直接拍脑袋给出解决方案。
比如:现在有人想做一个面向HR的活动,想通过这个活动给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带粉丝,这个事情线下是不是活动现场签到时放个二维码就行了? 假如围绕着如何通过这个活动给微信公众号增加粉丝这个目的,我们可以先来梳理一下这个活动从前到后的整个流程,应该如下图所示,在每一个环节,有哪些事情是要做和可做的。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那些营收500万+的培训机构,都是怎样运营的
我是黄福森,教培行业的同行者,我们有一个共识:对于所有教育公司而言,教育只有一种商业模式,就是不留余力地提供良心的内容和优质的服务。50万营收机构面临的难题? 校长们,是否也遇见“50万营收机构“面临的难 ...
运营课程,那些营收500万+的培训机构,都是怎样运营的
在活动宣传这个环节上,我们要考虑的事情可能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嘉宾等的确认,活动宣传的推送渠道、时间和频次等,但如果基于拉粉来考虑,其实这个环节中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活动的文案传播度和转化率到底怎么样。所以,如果是要做到极致,我们应该在这个地方着重去打磨出一篇传播度还不错的活动宣传文案。
然后是第二个环节,关于报名,这个部分我们要考虑的东西是活动名额和报名机制。而围绕着拉新,可以关注的事情,可能就是报名机制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要是把活动的参与机会变得更稀缺一点,然后转而让用户们先完成一些任务(最粗暴地来说,比如活动文案转发)才能获得活动参与资格。
再是第三个环节,报完名后等待活动开始。在这个环节里,我们其实可以考虑跟用户做一些互动的,我也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要是你在这个环节给每一个人都做一个那种看起来很高端的电子邀请函,你觉得他们愿意转发到朋友圈去分享的几率是不是更大一点?
再然后,又到了活动进行现场,这里除了活动的流程以外,可以设置一些可以促进传播的现场趣味互动小环节,等活动结束后,看谁获得的点赞留言最多,可以拿走一个大奖品。
总结一下,对于一个优秀的运营来说,拿到某个具体问题后,一定会遵循以下这样3 个步骤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1)界定清楚我想要的目标和结果;
(2)梳理清楚,这个问题从起始到结束的全流程是怎样的,会经历哪些主要的环节;
(3)在每一个环节上,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给用户创造一些不同的体验,以有助于我们最终达成期望实现的结果。
大牛思维二:精细化思维
另外一个运营的大牛思维是精细化思维。其实,做运营做久了,你会发现,一个优秀的运营,很多时候真的是通过大量的细节和琐碎事务,最后堆砌出来了一个神奇的产出。
也正因为如此,想要成为一个运营大牛,你需要具备很强的精细化思维和精细化管理能力。 也就是说:你必须要能够把自己关注的一个大问题拆解为无数细 小的执行细节,并且要能够做到对于所有的这些小细节都拥有掌控力。
我们来看一张在3~4 个月的时间里为微博带来了十几万粉丝的“微博营销SOP”表。
你可以看到,关于这个微博要怎么运营,我们把内容上分成了若干个栏目,然后清晰界定出来了每个栏目的内容定位和分析、典型的内容范例,还有内容素材的渠道来源。这样一来,就感觉清楚多了。
下面这个图是“微博排期表”,在这里面把一周内这个微博所有要发布的内容排期都已经全部做好了,发布时间精准到分钟。还有这个表知识类微博素材。他把自己收集到的所有知识类微博素材都放进了这个表里,形成一个的弹药库。
大牛思维三:杠杆化思维
好的运营,其实是有层次感的,你总是需要先做好做足某一件事,然后再以此为一个核心杠杆点,去撬动更多的事情和成果发生,先服务好一小群种子用户,给他们制造大量超出他们预期的体验,然后就有机会借此为杠杆,去撬动他们在此后帮助我们进行品牌和产品传播的意愿。
我们想要做一个活动,先集中火力搞定了一个大佬,就可以以此为杠杆点,去撬动更多人的参与意愿; 如果我们能先集中火力把这个活动的参与名额变得很有价值很稀缺,就可以借此为杠杆,去撬动用户愿意为了参加这个活动而去付出更多成本,比如,去完成几个我所设定的任务。甚至,这个思路,套用到做人上面,也是一样的——我们要事先花大量时间先让自己具备了一项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比如写作能力),我们就可以以此为杠杆,去撬动大量的资源和机会向我靠拢。
所以,一个优秀的运营,脑子里也一定要时刻保持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围绕着 我想要达成的结果,当前可能有哪些东西可以成为我的杠杆点?
大牛思维四:生态化思维
好的运营,其实无非就是在不断“做局”和“破局”。 而“做局”这件事,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在搭建一个生态。所谓生态,其实就是一个所有角色在其中都可以互为价值、和谐共存、共同驱动其发展和生长的一个大环境,好比,一个几百人的微信群,要是大家在其中都很活跃,彼此也都能给其他人多少提供和创造一些价值,让这个群可以自然良性发展下去,它就已经是一个小生态了。而且,互联网运营与传统运营的一个很大的差异点,就是你会有更大的空间和机会,基于线上去搭建起来一个可良性循环的生态。
而能否成功搭建起来生态,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要能够梳理清楚并理解一个生态间的各种价值关系,或者说,脑子里要先有一些生态的概念和模型。
这是之前曾经爆红一时的APP“17” 的核心业务逻辑图。
其实17 要搭建的是一个以内容为中心的生态,一方面要找到主播,通过发图片、短片、直播等方式来提供内容,另一方面则是要找到观众,通过观看、点赞、评论、分享等方式来消费内容。 二者之间一旦能够建立起这个关系,且双方的数量都突破一个临界点后,17 的APP 站内就会形成一个天然的内容生态。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QQ 群、微信群里,都存在着类似的生态, 都是会有少量的人扮演着核心内容生产者或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在群里发起话题,给大家提供帮助等,而更多的人,则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的角色,默默在群里待着,偶尔插上几句话。因为他们之间基于这个群而结成了这种价值供给的关系,这个群也因此而成为了一个小生态。
差别只在于,有的群管理员,可能根本对这些都没什么概念,只是误打误撞地把这个群做了起来,但究竟这个群是怎么起来的,他根本说不出来个一二三。而有的群管理员,则是一开始就明确了这个群生态的大概逻辑和模型,且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让这个小生态最终能够成型。
想知道更多有关运营的知识,请关注悦知大学,悦知君将私信给您《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与自白2.0》这本书20元的优惠券!本书购买链接见下方。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一名优秀运营的三大工作思维
在上面一篇文章中我们聊了如何掌控自己的运营指标,也可说为如何有效及快速的完成我们的运营KPI,相信大家也应该有了当公司下发指标的时候,如何把指标拆解细分,然后再快速实施并掌控每个小指标的思维和逻辑了!这 ...
运营课程,一名优秀运营的三大工作思维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