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高才生忽然离职,原因真实又扎心

自媒体运营教程 产品运营 303

很多领导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不好管,是因为他们看到并放大了年轻人和自己这代人的差异,认为每个年轻人都有着张扬的个性,这样就变成了千头万绪,肯定分析不出东西。但其实这之中一定有我们忽视的共性。


什么共性?以下,Enjoy:

常识君|有话说



95后高才生忽然离职,原因真实又扎心-第1张图片-90博客网

作者:潘一宽 等

来源: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摘编自《冲破混沌: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之光》,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01


从一个故事谈起


这是我在一次聚会时,一位企业家分享给我的案例。


“95后”的高才生,东南大学毕业,非常善于写作,入职一年,勤勤恳恳,工作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然而突然有一天,这位员工提出离职,大家都很惊讶。


他给的理由是想回老家考公务员,并且异地恋的女朋友答应,只要自己一回去,就可以迅速成婚,组建家庭。


他也表示,当公务员没那么辛苦,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从这个信息上看,似乎又是一位典型的“管不了”的“95后”,一位不能奋斗、浪费自己天赋的年轻人。


但我当时对这个案例产生了怀疑,因为我觉得这位年轻人并非不愿吃苦、不能奋斗


我的理由很简单,他毕业时,明明可以直接选择更稳妥、更舒适的生活—回老家考公务员,住在父母家,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但他最终选择跑到人生地不熟、充满竞争的深圳,在一家充满竞争的长大型公司工作长达一年。


我在这种选择中看到了他的初衷,应该是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做出一番事业。


我在进一步探讨中,知道了这些信息:他是一个当地公务员家庭的独子,现在租农民房住。这就更强化了我的判断:他拒绝了公务员父母给予的轻松工作、生活机会,选择降低自己的生存舒适度,住进深圳的农民房单间,完全从零开始,他必然有强烈的企图心。


最后,我知道了他在离职访谈时谈到的一个故事,这是他最终决定离职的导火索:有一天他感觉肚子非常疼,一个人躺在房间里,感到非常孤独,没有人关心自己。


最后他选择打电话给父母,父母劝说他:“你回来吧,我们知道你身体不好,我们帮你来调养。”于是在感动下,他下定决心离职。


风起于青萍之末,但这只是表象,背后是积蓄已久的情绪在这一刻爆发。


年轻人感觉肚子痛而决心离职,这是表象和导火索,背后的实质是孤独,是生存的不快,是存在感和存在价值的缺失。


当他在狭小的农民房内孤身一人,肚子痛的时候,不去向离自己距离最近的同事、领导倾诉,而是致电千里之外的父母,说明什么?


说明企业中,平时大家的关系是不亲近的,氛围是不足以让年轻人融入的。年轻人在企业中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抱负能得以实现,也没觉得自己的存在被他人关注、重视,以至于最后他还要将自己的存在感和存在价值回归到亲情上,发觉还是亲人对自己好。


不仅是工作上的没有存在感、生存上的压力,所处的生活环境同样在消磨年轻人的耐心。


他背井离乡,只身一人来到陌生的城市,客场作战,住在条件远不如老家的农民房中,起早贪黑,挤在人头攒动的公交和人流中。这些并不舒适的体验在点滴积累着压力。


另外,该年轻人的家人和女友一定也给他施加了不少压力,给了不少劝解,这些更亲近的人们的声音,一样会动摇年轻人的初心。


所以,如果企业在这前面的任何一个环节更用心地以人才为本,做得好一些,这位年轻人还会这么快离开吗?


如果领导关心问候过年轻人的父母,关注过他的生活状态,关怀过他的身体,年轻人还会离开得这么决然吗?


如果领导为年轻人塑造了第二个家,让年轻人在工作中不会感到孤独,什么事情都感到背后有组织的支持,他还会跑回自己原生的家吗?


如果领导倾听过年轻人的抱负,帮助他树立起清晰的使命愿景,给他清晰的职业规划和未来的上升通道,赋予他的工作以意义,并对他点点滴滴的长大给予关注和价值上的肯定,年轻人还会再为了一次身体不适而感到绝望吗?


在这个故事中,我看到的是企业文化和领导力的缺失最终导致了双输的悲剧:企业失去了颇有潜力的人才,人才也前功尽弃,失去了当初的雄心壮志。



95后高才生忽然离职,原因真实又扎心-第2张图片-90博客网


02


如何管理“90后”“00后”?


扩展开来,可以和读者分享一个常见的问题:如何管理“90后”“00后”这些生活已经有保障的年轻人?


我总听到类似的问题和抱怨,但我坚信: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怪年轻人离开,这能改变什么吗?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哪里呢?最重要的是把改变的主动权放在手里。


我认为很多领导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不好管,是因为他们看到并放大了年轻人和自己这代人的差异,认为每个年轻人都有着张扬的个性,这样就变成了千头万绪,肯定分析不出东西。


但是以上文提到的“95后”年轻人为例,我们要去寻求其中的共性。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特斯拉自动驾驶团队裁员后,项目负责人也宣布离职

澎湃新闻记者 吴遇利在效力特斯拉5年之后,特斯拉人工智能(AI)和自动驾驶负责人Andrej Karpathy宣布离开。当地时间7月13日,Karpathy发布推文宣布了这一重大决定,“我很荣幸能在过去5年里帮助特斯拉实现目标,离 ...

求职兼职,特斯拉自动驾驶团队裁员后,项目负责人也宣布离职

首先我看到他的家庭背景是公务员、独子,就能够想到这些年轻人的基本文化背景:稳态文化。


稳态文化是他们与自己的父辈差别最大的一点。这一代年轻人开始形成认知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大致是三十几岁。


这个年纪的公务员已经过了奋斗期,事业基本稳定,上升空间基本可以预期(已经定型,升迁非常少),家庭和社会关系稳固封闭,长期待在固定区域。


所以他们没有真正感知过父母为理想、事业奋斗拼搏的“年轻态”,更多看到的是“成熟态”。


他们又往往是独生子女,这样的家庭对子女来说是超稳态的,父母两个点撑着自己,所有的关爱和资源都往他们这输送,绝对不会有人抢,自己也不用争。


他们的社会关系也是稳定的,从幼儿园到高中,所接触的同学、朋友大多是类似的家庭背景出身,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职员、私企中层子女,他们互相也会强化这种稳态文化。他们大概率在长大的环境中被反复强化过稳态文化。


他们舒适的生存状态让他们有更多的想法,而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强大的动力。他们拥有广泛但不精深的兴趣爱好、广博但碎片化的知识,这是常见现象。


这就是这群人的共性,是企业要面对并加以重视的现实。


以前更多的年轻人,是农民、工人子女,生存环境不佳,兄弟姐妹众多,从小就要比较,要竞争,心里渴求的是变化,希望找一个更好的环境改变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家族。这些现实驱动他们形成了天然的奋斗文化、竞争文化。


现在的年轻人出生于稳态文化中,你把稳态的人突然扔到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却没教他如何适应变化,这不就像没教会水性就把人丢进水里,最后要怪别人不会游泳吗?


那么还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共性,可以让领导者领导年轻人走向奋斗、竞争的文化?


我认为有一点最重要,那就是年轻人的共性——叛逆。


虽然年轻人更多地接受了稳态文化,但是年轻人很难甘于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稳地过一辈子,远方对年轻人永远有诱惑力,这是他们精神力和活力强大的表现。


没有追求稳定的老年人,人类可能会因为冒进而灭亡,但没有富于冒险冲动的年轻人,人类的祖先可能连东非大峡谷都走不出去。冒险刻在年轻有活力生命的基因深处。



95后高才生忽然离职,原因真实又扎心-第3张图片-90博客网



这就是为什么这位“95后”有勇气离开稳定的环境,跑到充满变化和竞争的深圳,寻求一份更不安稳但更有挑战的工作。


他内心很可能有超越自己父母的叛逆。父母按照自己的经验,给他规划的人生,并不一定是他想要的。他希望自己走出一条道路,可以用这条道路获得和父母同等的话语权。


如果按照父母的要求,待在老家考公务员,他想要超越父母非常困难。


在这个共性上,企业的领导者尤其是企业家,就能够构建与年轻人的联结,形成互信。


这些年轻人过去的交际圈中很少能看见企业家这类人,他们似乎是异类,一些年轻人更是把企业家视为剥削者,和自己对立起来。


但对于企业家,年轻人天然的好奇心又会驱使他们想要了解这个异类:他们是如何走向成功的?


我在宴席当中,酒过三巡时,总能听到企业家颇有感触地回忆当初的自己:大多是贫穷的毛头小子,什么资源、关系都没有,就凭着堂堂七尺男儿必须做出一番事业的精气神,一头扎进商界,为了自己的理想拼命地抓住机会。


这些经历如果不只限于茶余饭后的闲聊,而是传递给年轻人,其中的精神力量足够让他们震撼,把年轻人底层的冒险、进取精神激发出来,形成共鸣。


另外,企业家作为过来人,比年轻人的视野更远,经验更丰富,对核心价值观的态度也更坚定,那就更要发挥领导力,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年轻人。


现在的年轻人,在长大期间接受的是大时代下的小时代文化。大时代,是因为国家还在面临强大竞争,还存有无尽风险;小时代,是因为国家做了基本兜底,绝大部分人告别了饥饿困苦,宏大叙事被消解,强调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的“小确幸”“小而美”大行其道。


此外,敏感而叛逆的年轻人依然在追求超越消费和物欲的理想和纯真,但又不知道如何区别目的与手段、基础与实质。在这点上,企业家、高管因为坚定的企业文化信仰、强烈的事业心和企图心,早已成为觉醒者和超越者。


既然如此,觉醒者就该引领未觉醒者,超越者就该激发未超越者,而绝不能期待着他们能无中生有


指点年轻人走出迷津,树立正确的文化,让他们完成思想上的超越,是企业前辈们的义务。


如果仅拼知识的储备,企业家也许不是年轻人的对手,但是企业家依旧有其长处——他们是年轻人的文化宝库。



95后高才生忽然离职,原因真实又扎心-第4张图片-90博客网



他们要做的是以强大的企业文化武装自己,发扬自己的精神力量,塑造伟大的使命愿景,赋予工作以价值感,从而激发一批批年轻人。


之后他们再通过自己的率先垂范,不断言传身教核心价值观,将正确的观念传递给年轻人,主力年轻人将会迅速超越他们。


只有这样,企业家才真正帮助了年轻人,并将获得年轻人的信赖和回报。这就是领导力的真谛。


也许10年、20年后,那位“95后”参加同学聚会,听到同学们分享自己亲手打造事业的成就感、价值感时,会后悔当初自己的抉择。希望企业中的领导者能够全力发挥自己的领导力,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关于作者:潘一宽,东南大学研究生,法国蒙彼利埃高等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华为多家分公司创始人,并担任总裁。华为最有影响力的“总裁嘉奖令”获得者,先后担任华为公司区域销售总裁、区域企业业务总裁,全球战略竞争部门总裁,在华为多次创造销售奇迹。

本文为“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首发,摘编自《冲破混沌: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之光》,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转载请与我们联系取得授权。

【延伸阅读】


95后高才生忽然离职,原因真实又扎心-第5张图片-90博客网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华为智能汽车BU智能驾驶首席架构师被曝离职,去年已有多位高管出走

记者 | 周姝祺编辑 | 《晚点LatePost》报道,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智能驾驶产品部首席架构师陈亦伦已经离职。这是继今年4月智能汽车BU智能车控产品部总经理蔡建永“跳槽”宁德时代后,华为又一名离职技术人员 ...

求职兼职,华为智能汽车BU智能驾驶首席架构师被曝离职,去年已有多位高管出走

标签: 求职兼职 95后高才生忽然离职 原因真实又扎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