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十几年的业务了,今日无聊,且聊聊快消品圈子的事;在说行业之前先整点高大上的,说一下商业的底层逻辑吧
技术为产品服务
产品为营销服务
营销为市场服务
市场为资本服务
资本为政治服务(西方国家正好相反,政治是为资本服务的)
再来说下中国的民营企业的3个层次的人都是怎么相互牵制,相互影响的
我简单地把公司的员工分成3个层次,仅仅就快消品公司而言;
高层:董事长,总经理,厂长,总监以及有股份在公司的大区经理们
中层:省区经理,车间主任,部分优秀的区域经理们
基层:文员,工人,普通区域经理,主管,业务员;
分别有3种制度对应3个层次的员工:
对高层谈合伙人制度
对中层谈狼性文化
对基层谈感恩文化
每个层次的员工都是在他相对应的那个层面进行相互制衡和厮杀。用现在流行的话叫内卷
比如:基层员工再怎么卷影响不到高层的利益,就好像两只蚂蚁即使打到头破血流都不会对老虎有半分的影响;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以拍卖收藏品之名设局骗老人,业务员被判诈骗罪
5月18日,新京报记者获悉,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东城法院”)对某拍卖公司业务员张某诈骗老年人一案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东城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伙同他人,以帮助老年人拍卖收藏品为名,收取高额“佣 ...
销售业务,以拍卖收藏品之名设局骗老人,业务员被判诈骗罪
1. 基层员工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都是经过层层设计过的,既不会让你撑着,也不至于让你饿着,一切都是设计好的。例如:张三和李四都是普通区域经理,张三在一线城市,李四在三线城市;假设两个人所的消费一模一样,比如:每个月都跟朋友下2次饭馆,看2场电影,唱1场KTV,每天都吃一样的菜喝一样的酒;由于城市不一样,物价肯定有差别,那么一个月下来上海的张三花销1万,而李四只需要7千。
那么张三的工资就会是1-1.2万。李四的工资是7K—8K之间,公司只要保证这两个人的工资能勉强维持正常开支就可以,既不可能高太多,也不可能低太多。太高了员工的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自己创业或提前退休去了,太低了,员工养不活自己,没法维持必要的生产力;
这个时候工资金额的多少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所拿到的钱能维持你在居住地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拿7k的李四仇恨拿1W的张三,哪怕他们两个所维持的生活是一模一样的,这就是人性,矛盾就是这样被制度所转移的;其实他们两个辛辛苦苦忙一年,到头来都是不会有什么积蓄的。都是地道的无产阶级;
2. 再说说关于快消品这个行业这些年的一些变化吧。
我是1984年生人,已经是快奔四的人了,从大学毕业至今已经在快消品这个行当里混了十几年了,事业上的成绩不值一提,阅历倒是有那么一丁点,我且从我个人的亲身经历来谈谈我对这个行业的一些看法吧。
在谈经历之前,我发表一下我的观点,我的观点是在中国,无论哪个时代,普通人的生活诉求是没有有太大的变化的。就好比如普通的25岁年轻人,在他这个年龄段,他的基本目标肯定都是挣钱,恋爱,买房,结婚。这个无关年代,不管您是70后,80后,90后,在25岁的时候对生活肯定都抱有这样朴素而美好的期待;但是现实社会的残酷的,同样朴素而美好的目标对不同时代的人,实现起来的难度系数是不一样的。难度系数怎么不一样呢?下面我就我的经历来进行说明
我是2006年进入快消品行业的,就职的第一家快消品公司是广州的一家饮料公司,从业务代表开始干业务。当时同类型公司的业务代表的工资大约是3500元左右,当时广州的房价大约是7000元左右,最繁华的珠江边上的豪宅在11000元/平方米;对标房产价格,一个快消品业务员不吃不喝2个月可以在广州买1平方米。现在广州的平均房价大约70000元/平方米,业务代表的工资大约7000元/月,房价涨了10倍,工资只翻了1倍;买房的难度系数:80后是2,90后就变成10了;(这还是在不考虑物价上涨的情况下进行换算的)
其实无论什么时候,外地人想在一线城市买房都太难了。
2008年我从广州回到了老家安徽蚌埠,折腾了半年多的山寨手机生意,毛钱没挣到,把在广州打工2年积攒的那点微薄的积蓄败光了;运气不错的进了一家主营瓜子的大厂,国内第一品牌,这个大家都知道。我当时的职位是城市经理,公司扣除各项保险后能发2500元/月工资,我的主要工作是协助经销商进行分销,说白了就是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地卖瓜子,卖的钱晚上交给经销商,经销商从货款里给我们一点提成,提成大约1500元/月,这样我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大概4000元。当时蚌埠的房价是2000元/平,最高不超过3500元/平;这样我每个月的收入能买2平方米房子,实现目标的难度系数是广州的四分之一;现在蚌埠的房价是10000元/平方米,一个厂家的城市经理工资大约在6000元/月。80后在蚌埠买房安家的难度系数是0.5,90后还未成年,跟90后没关系;
2008—2016年之间蚌埠的房价翻了一倍,业务员的工资大约上涨了50%,80后买房的难度系数从0.5变成了0.8,95前的买房难度是系数是80后的2倍,跟大部分95后没关系;
2016—2022年,蚌埠的房价上涨50%,绝大部分80后,95前已经上车了,95后的难度系数是80后的3倍,95前的2倍,要知道95后的工资可是远远没有80后,95后的2-3倍的。所以我有时候还是很庆幸自己出生早,赶在30岁前把几件人生大事都给办了,要是赶在现在这个时候,估计一件事情也办不了咯。
所以现在在快消品这个传统行业里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年龄越大的越拼命,年龄越小的越躺平,因为传统行业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红利已经被95前吃得干干净净的了;不只是快消品行业,几乎所有的传统行业现在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红利期过去了,挣钱的速度慢下来了,不招年轻人待见了;
最后总结几点:
1. 娱乐形式和消费观念一直在变,但是人们对于衣食住行的基本诉求一直没变,变化的只是实现目标的难度系数;就像买房这个事情,80后的难度系数要远远低于现在的95后;
2. 预期大于事实,激励一个人行动的永远不是事实而是这个人对于未来的预期,就像08年的我一样,我预期我的收入的涨幅会大于房价,我就会拼命努力工作,攒钱买房,结婚生子;哪怕事实是工资的涨幅永远跟不上房价的涨幅,但在当时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基本上每个年轻人对未来的预期都有些盲目乐观。相反的,如果我08年生活在战火纷飞的阿富汗,我还会攒钱买房吗? 肯定不会,因为在战时每个人首先想到的确保自己活下去,对生活必需品(比如食物,水,御寒的衣服)的渴望要比随时可能被炸毁的房子强烈一万倍;所以为什么我们总感觉每一代人之间的代沟都那么深? 因为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完全不一样,对未来的预期也是不一样的嘛。
3. 疫情已经持续了近3年了,全世界都躺平了,只有我们国家还在苦苦支撑,虽然给我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但是我从内心里依然非常感谢我的国;这里面存在一个风险对冲的问题;众所周知疫情发展到现在毒性弱了,而传播速度变快了;现在的病毒对身强体壮的年轻人来说基本上已经没有致命威胁了,致死率最高的是老年人,不严格管控的情况下,就等于是把你爹暴露在病毒下,你能多挣两个钱了,你爹估计连命都没了,你要是愿意拿那两个钱去换你爹的命,那我也没啥好说的了;
4. 除了金融和IT两个风口上的行业平均薪资较高外,其他传统行业的薪资上限和下限都挺低的,大部分基层员工都只能勉强糊口,别看网上动不动就是年薪百万什么的,实际上你月薪5000都已经超过全国大部分人了;(网上有数据,自己找来看看就知道我是不是乱扯了)
5.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一定要把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做一个排序,那么我个人认为: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就比如有的服务行业的所谓的这个总,那个总的,手底下管着一帮服务员,其实薪资远没有一个大厂的普通程序员工资高,挂个名头挣不到钱的事情都是扯淡;大厂的程序员们工资是不少,但是面临35岁下岗潮,稳定性又不如捧着铁饭碗的公务员,所以现在那么多高学历年轻人都在拼命考公上岸,所求基本上都是稳定,职业生命周期长;幸福感最强的人群应该是科研工作者,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著名科学家;这个群体中的大部分人都有崇高的理想,对自己的工作抱有极大的热忱和使命感。而且科研工作太有意义,太崇高,太具有普世价值了;对我而言,科学家是一群接近神的存在;除了崇拜,还是崇拜;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做销售的100个绝招
1.对销售代表来说,销售学知识无疑是必须掌握的,没有学问作为根基的销售,只能视为投机,无法真正体验销售的妙趣。2.一次成功的推销不是一个偶然发生的故事,它是学习、计划以及一个销售代表的知识和技巧运用的结 ...
销售业务,做销售的100个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