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细节

自媒体运营教程 312 0

真事隐”之一——宝钗的年龄。(答时这题已经有非常多回答了,偶然看到这个回答的知er们务必看第二十一回到第二十二回的两个生日分析。)


算得上“细思极恐”的事情大概是红楼梦年龄这么多年的混乱。我认为那些大师是看出来了的,但是不知道为何没有相关刊物出版。


这个回答里关于红楼梦隐藏的宝钗的年龄的分析,我是以庚辰本为底的。写它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前四十五回特别是前二十五回来回读了N遍,反复找时间线索。写的时候不敢乱下结论,来回论证,避免选择性选取佐证。这么做没什么别的想法,只是希望有更多人看到这种年龄分析,如果有人看了这个答案能有所收获,我就很高兴了。如果有人看了后能够产生动力反驳我,确切地找出全部八十回的时间点或更正确的时间线索,那就更好了^0^


因为我由于时间关系,只对前四十五回关注比较多,又由于前二十四回时间特别重要,所以尤其重点关注,几谓一句一句地读。然而,当我重新看时,却发现仍有很明显的点明时间的句子我没有看到,比如贾敏去世,书中第二回原文交代了是冷子兴和贾雨村交谈的上个月伤故的,但我却没有看到。这一点信息其实也是挺重要的,通过这一点和其他信息(贾雨村和冷子兴十一月相遇——>贾雨村和林黛玉十二月初二启程去贾府)可知,贾敏于十月份去世。由贾敏十月去世,林黛玉十二月就启程就可知,贾敏丧礼不满两个月。其可以佐证后文林如海九月初三去世,林黛玉和贾琏十一月就启程回贾府是合理的。


所以红楼梦的句子,皆不可废。


我自五十回后,对红楼梦基本是略读,只重点关注了重要时间点和大致情节,对原文提供的信息基本没法利用。所以对于贾兰的年龄,实在是说不出什么来。


如果有人看完这个回答后想去解一解贾兰年龄的奥秘,那太好啦。(我在文末提供了我了解的关于贾兰的一些基本信息供参考。)


——————————————————————


切入正题。


作者在对年龄的“真事隐,假语存”上,手法可称高妙。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作者说此书是记录真事,却又是满纸荒唐言,则真事被隐藏在表面风月之下,不容易被人看见。现在就举一个“真事隐”的例子,来看看究竟是如何隐法——宝钗的年龄。(全部系文本得出,无关索引考证)


强调:红楼梦时间线是清晰的。


基本上用文字叙述红楼梦中第一回到第七十八回的时间线(关键:前四回总结,第十二回,第十九回到第二十二回,第三十七回),尽量让没看过红楼梦的人都能看懂。有些回加以图文详细分析。(不过不熟悉情节和时间点的人看着还是会迷糊,建议不熟悉的先对着前四回原文把前四回时间线搞清楚了再看之后的,或者直接跳过前四回)


作者对宝钗的年龄是隐写,所以与此时间线不大相干的人就未列入了。


我没有把虚岁这个概念放进来是因为,虚岁只是在实岁上加一岁,对所有人都加一岁的效果和所有人不加是一样的,不影响分析。


前提:林黛玉生日:二月十二;薛宝钗生日:正月二十一;贾宝玉生日:四月~六月;


(年龄以作者陈述和人物对话为依据。人物视角的形容只作为参考,比如刘姥姥视角对贾府中人年龄的形容)


(有些比较短的、不对时间主线起作用的时间段被省略不写;模糊时间用“一段时间”代替)


【】这个符号内的是红楼梦原文


{}这个符号内是某一年的名字


前四回时间情节分析看得吃力的,可以结合第四回下的前四回总结一起看,前四回看不懂的直接下拉到第五回开始看,还是看不明白的直接跳到第十九回看。(因为前四回的时间点和时间段很多很重要,所以写得比较多,最好对着前四回原文一起看)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英莲三岁(她的生日未知,以中秋节算,而且在书中她的年龄也不重要)--》炎夏永昼--》--中秋佳节,英莲四岁,十六日贾雨村赴京(贾雨村前岁来此)--》次年元宵节,被掳走,五岁未满--》三月十五葫芦庙大火(葫芦庙大火后甄士隐去岳父家,一二年后出家。出家一二年后贾雨村回来,纳娇杏为妾。不上一年,贾雨村被弹劾,被革职。此后游山玩水两年,遇五岁林黛玉。一年后,贾敏去世。过了一段时间,与林黛玉同去贾府)


【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道人道:“既如此,便随你去来。” 】(这一段话点明了一段模糊时间,即宝玉出生是在僧道大热天遇见甄士隐后一段时间后,而这一段时间是多少要结合后文宝玉香菱年龄差计算)


(看不懂的看这里的补充划重点:这里只是把时间线列出来了,计算出从英莲被掳到贾雨村遇林黛玉的年数,与后文小沙弥的年数说法互相印证。为什么要印证?小沙弥这条时间线,让林黛玉六岁进贾府更具说服力。)(→_→如果不知道小沙弥的年数说法是啥、在后文哪里,我也……不知道说啥好了,我已经说得如此详细(。・ˇ_ˇ・。:))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林黛玉五岁--》一年后,贾敏去林黛玉六岁--》一段时间后,贾雨村散步遇冷子兴(贾宝玉七八岁,贾蓉十六岁,贾琏二十来往)--》次日,林如海说下个月初二送林黛玉去都中,贾雨村同行)


(看不懂的看这里的补充划重点:由冷子兴的说话可知,贾宝玉那时七八岁。而下个月贾雨村林黛玉就坐船去贾府了。贾宝玉生日在林黛玉之后,所以林黛玉在贾府过完七岁生日后,过了几个月,贾宝玉满八岁。)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贾府


贾雨村遇冷子兴后第二天,林如海说下个月初二送林黛玉去都中,贾雨村同行--》一段时间后,林黛玉进贾府,贾雨村拜访贾政--》不上两个月,贾雨村启程去金陵--》路程时间算10~30天(由后文可知,从都中到金陵不超过一个月时间),到达金陵,立马接手薛蟠一案。


【女学生侍汤奉药,守丧尽抱,遂又将辞馆别图。林如海意欲令女守制读书,故又将他留下。近因女学生哀痛过伤,本自怯弱多病的,触犯旧症,遂连日不曾上学。雨村闲居无聊,每当风日晴和,饭后便出来闲步。】


【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两段原文看不懂的看这里划重点:第一回时间线里有说明林黛玉五岁遇到的贾雨村,已经满了五岁未满六岁,在林黛玉未满七岁的时候,贾敏去世。林如海想要林黛玉守制读书所以留下贾雨村,然而林黛玉悲伤过度所以连续好几日未能上学,贾雨村闲着无事,就出去闲步,然后就遇到冷子兴了,然后就和林黛玉下月启程去贾府了。所以林黛玉说只上了一年学,因为她确实只上了一年学。从五岁多到未满七岁。)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薛蟠十五岁,打死冯公子,抢走英莲,继续赶路--》【在路不记其日。那日已将入都时,却又闻得母舅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即抢走英莲后,过了一段时间,到达都中。


(贾雨村到达金陵,接手薛蟠一案,遇见小沙弥,小沙弥说【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这句的八九年是指距离小沙弥最后一次见贾雨村已经八九年,将其时定为英莲四岁贾雨村离开的中秋);【当日这英莲,我们天天哄他顽耍,虽隔了七八年,如今十二三岁的光景】(后句的七八年是指距离最后一次见英莲已经七八年,将其时定为英莲被掳走那年元宵节,小沙弥是根据时间间隔得出香菱的年龄,“听闻五岁那年被拐走”,实则为虚岁五岁,加上七八年,得出十二三岁的光景)


(关于这些一二年、不上一年、七八年、八九年之类的不确定时间,都属于作者的模糊时间写法,解释时只要能自圆其说,都可)


前四回分析总结:(英莲三岁炎夏永昼那年算第一年,前四回时间跨越为第一年到第九年,第九年林黛玉在贾府过第一个生日/第八年十二月底进贾府)


炎夏永昼,英莲三岁。


中秋佳节。十六日,贾雨村赴京。


次年元宵,英莲四岁,被掳走。


葫芦庙三月十五。 零至一年


甄士隐一二年后出家,         


再一二年后贾雨村回,已升了本府知府。  四五年


不上一年(大于半年),被弹劾,辞官。  五六年


游山玩水两年。遇林黛玉五岁(六岁未满)。七八年


贾雨村和林黛玉去贾府后转去金陵处理薛蟠案件遇小沙弥。林黛玉七岁。


八九年(上述不上一年、一二年之类的表述都是不准确的词,是可以调节的,故这里可以是七八年,也可以是八九年,因为并不能准确知道贾雨村遇林黛玉时是几月份,但这不重要,不影响后文的时间线)


前已派人去接,不可能在贾敏没去世前就去接了,也不可能贾敏葬礼没办完就去接林黛玉。


林黛玉未守制或守制一段时间,某一日贾雨村外出散步路遇冷子兴(此时贾宝玉七八岁),次日决定下月初二坐船去京都,坐船不用一个月,到达都中时是残冬(这文中残冬是何时?十二月底。分析如下:不可能正月初一刚过,正月初二就启程,所以不是在正月,也不可能是二月初二启程:其一,农历二月中下旬已是春天;其二,若是二月初二启程,则由原文可知在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之间的某一日,贾雨村外出散步路遇上京途中反正闲来无事在路上游玩顺便去朋友家住两天的冷子兴,并且冷子兴说去年年底到家,即十二月底才到家,不在家过年过春节过元宵,反正闲来无事不如正月初几上京去顺便在途中朋友家玩两天?不合理;其三,林黛玉还要在贾府中过七岁生日,因为在宝钗过第一个生辰前,黛玉是在贾府过了生日的。二月初二出发的话,二月十二生日,到不了。所以贾雨村与冷子兴在十一月的某日相遇,十二月初二林黛玉与贾雨村启程去京都,十二月底到达贾府。至于十二月坐船河会不会结冰,从后文贾琏林黛玉十一月底回京来看,此时是完全可以坐船的)。七岁生日还没有过(生日二月十二)。


贾雨村十二月底到都中,不上两月后去金陵,去金陵算半个月,接下薛蟠一案。林黛玉七岁生日已经过了。林黛玉七岁,春天,秋天还未到,八九年。此时时隔贾雨村最后一次见小沙弥已经八年多未到九年,距离英莲被掳走已经八年。


佐证:林黛玉说她只上了一年学(林如海希望林黛玉守制其间依然读书,故而留下欲离开的贾雨村)


林黛玉与贾雨村残冬(腊月底)同到京都,贾雨村等了不到两个月后等到空缺,谋了官职,去金陵,路上算半个月,总计两个多月。之后接到薛蟠案件,三天之内完结此案,此时应该是三月初至上旬。消息从金陵传到京都花了一段时间,在王夫人得到完结案子的消息后没几天王子腾调去外省,几日后薛姨娘带着薛蟠薛宝钗进贾府了,此时应该是三月中下旬。


第三回【次日起来,省过贾母,因往王夫人处来,正值王夫人与熙凤在一处拆金陵来的书信看,又有王夫人之兄嫂处遣了两个媳妇来说话的。黛玉虽不知原委,探春等却都晓得是议论金陵城中所居的薛家姨母之子姨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


(此时乃林黛玉进贾府第二日,贾雨村还没去金陵)


第四回【雨村断了此案,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


第四回【那时王夫人已知薛蟠官司一事,亏贾雨村维持了结,才放了心……过了几日,忽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


(所以,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同一年进的贾府,林黛玉比薛宝钗早一点。)


前四回结束时间:三月中下旬。林黛玉七岁,贾宝玉七八岁(八岁未满),薛宝钗十四岁,薛蟠十六岁,香菱十三岁(未满)(关于香菱之后的与宝钗,袭人,晴雯同岁不可信,因为原文有说她自己已经不记得年龄,别人更不能算出来了。其他三人一直记得自己的年龄,可信)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梅花盛开—秋尽冬初}这一年,第九年


薛宝钗进贾府后,某日东府梅花盛开(春天的梅花),秦可卿第一次向宝玉提及秦钟,此次未能见面。(时值三月)


林黛玉七岁,宝玉八岁(未满),薛宝钗十四岁,贾蓉十七岁,贾兰五岁。


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梅花盛开—秋尽冬初}


刘姥姥秋尽冬初第一次进贾府。


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梅花盛开—秋尽冬初}


秋尽冬初,秦可卿弟弟秦钟与宝玉在东府第一次相见。(梅花盛开那会儿秦钟未能与宝玉相见,所以梅花盛开是在秋尽冬初之前)


(看到这一回是可以更加确定梅花盛开是与秋尽冬初同一年的。其一,秋尽冬初,香菱遇见周瑞,周瑞问她年纪,可知这是周瑞第一次遇见香菱。若已经过了一年多,不可能才见了一次,贾府中其他人也不认得她。其二宫花,说明宝钗已经进宫参加了待选,不可能进府第二年才去参加待选,更不可能待选一年多后才送新款式宫花给别人。宫花:宫中特制的花/皇宫庭院中的花木/科举时代考试中选的士子在皇帝赐宴时所戴的花,这里取宫中特制的花之意。)


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梅花盛开—秋尽冬初}


宝玉黛玉探望宝钗,下雪了,冬天。次日,秦业秦钟来贾府拜访(秦业年龄属于模糊写法,是用来隐藏真事的,五旬之上,大于五十即可。)


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梅花盛开—秋尽冬初}


后日上学。不上一个月,秦钟在贾府混熟。(一段时间后,大闹学塾,由后文提及的中秋可知大闹学孰是新的一年。)


{大闹学塾}这一年,第十年


大闹学塾。


林黛玉八岁,宝玉九岁,薛宝钗十五岁,贾蓉十八岁,贾兰六岁。


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大闹学塾}


璜大奶奶本欲向尤氏告状,却知秦可卿生病。


后儿贾敬生日。


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大闹学塾}


【话说是日贾敬的寿辰】


贾敬生日当天得知:秦可卿中秋还是好的,回去后生病了,八月二十后一天比一天懒,到如今已经半个多月。


当下是九月半。【怕的是春天不好呢。如今才九月半,还有四五个月的工夫】(王熙凤语)


九月初三王熙凤与秦可卿见过一面。 【你是初三日在这里见他的】 (尤氏语)


(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十二月初二,秦可卿病入膏肓,王熙凤遇贾瑞)


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大闹学塾}


贾瑞腊月被凤姐戏弄两次,回去后生病。(【诸如此症,不上一年,都添全了】,即时间已经大于半年小于一年)


{贾瑞一年}第十一年


林黛玉九岁,宝玉十岁,薛宝钗十六岁,贾蓉十九岁,贾兰七岁。


(【倏又腊尽春回】)


{秦可卿一年}第十二年


【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的书信寄来】,此处的“冬底”应该是“八月底”,民国有个红学家吴克岐有一本残抄本,是说“八月”二字竖着写在一块,很紧密时与“冬”字非常相似,后人将八月二字抄成了冬。我看了后,发现有几处很有道理,这里借了一处,还有一处就是贾母生日,不可能前面是正月,后面又说是八月初三,前文应是“大太太和二姐姐”而非“老太太和宝姐姐”。其余处未借鉴。也发现其中有不妥处,所以那个残抄本不建议全信。(对此感到疑惑很正常,但继续看下去,会很清楚的)


(分析:


1、小昭回来拿大毛衣服,说明走之前还不够冷不需要大毛衣服,但回到贾府时天气快进入冬天了,所以需要大毛衣服。如果是冬底出发,怎么可能没带上大毛衣服。


2、林黛玉和贾琏从速择定日期去扬州,路程时间不需要一个月,王熙凤在某日夜里计算他们的行程时,秦可卿就去世了。


假设林黛玉他们冬底收到林如海书信启程,那么秦可卿大概是在冬春之际去世的。秦可卿五七小昭回到贾府拿大毛衣服并告诉王熙凤林如海是九月初三去世的,这不可能,林如海九月初三去世,那林黛玉怎么在冬底收到林如海的书信的。


除非是次年的九月初三。然而,这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假设林如海在秦可卿冬春去世后去世,秦可卿去世是冬春之际,林如海去世是九月初三,中间至少有半年的时间间隔。而小昭回贾府(次年九月初三之后)时秦可卿五七。怎么也是不可能的。


3,小昭说林黛玉贾琏年底能赶回贾府。假设是冬天出发,若是去的时候花了大半年时间(实际上也根本不需要那么长时间,根据前文后文可知),回来难道一两个月就足够了?不够。


若是去了扬州后在扬州待了大半年,也说不通,【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


……)


综上,冬底收到书信启程在逻辑上是绝对行不通的。所以,在这里我采用了这个民国红学家关于林黛玉收信时间的见解——“八月”被抄成了“冬”。


八月底,林黛玉贾琏去扬州,快赶应当半个月左右,王熙凤在某天夜里(九月)计算他们行程到了何处的那天晚上,秦可卿托梦给她。故而秦可卿是在这年九月去世的。秦可卿十月份五七,小昭从扬州回到贾府拿大毛衣服,告诉王熙凤林如海九月初三去世,并说林黛玉贾琏二人预计年底(十二月底)回到贾府。


后来林黛玉贾琏因元春昼夜兼程赶路提前回到贾府(十一月)。


(这一回都知道删去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这一情节。可推测,秦可卿上回那病已经好了,到了春天已经痊愈。她生病那年十二月初二,尤氏说要慢慢准备好木头,然而到了秦可卿已经去世,贾珍【看板时,几副杉木板皆不中用。可巧薛蟠来吊问,因见贾珍寻好板,便说道:“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做什么樯木”】,若秦可卿一直病着,不会近两年了还没寻着好木头。)


林黛玉十岁,宝玉十一岁,薛宝钗十七岁,贾蓉二十岁,贾兰八岁。


贾蓉二十岁。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秦可卿一年}


秦可卿去世(秦可卿淫丧天香楼)。


【小厮不敢怠慢,去了一刻,便拿了一张红纸来与贾珍。贾珍看了,忙送与戴权。看时,上面写道: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年二十岁。曾祖,原任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祖,乙卯科进士贾敬;父,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贾珍。】(贾蓉年龄印证)


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秦可卿一年}


秦可卿五七正五日,小昭回贾府通知王熙凤贾琏林黛玉的消息(十月),拿大毛衣服过去。告诉王熙凤贾琏林黛玉已经去苏州了,年底赶回贾府。


贾宝玉与北静王见面。


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秦可卿一年}


秦钟与智能混上。


有图警告(之后的不放图说不清楚)


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秦可卿一年}


离开铁槛寺后,秦钟生病。


【一日正是贾政的生辰,宁荣二处人丁都齐集庆贺,热闹非常】,【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谁知近日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意被秦业知觉……】,秦钟病情加重。


林黛玉贾琏十一月底回贾府,【林如海已葬入祖坟了,诸事停妥,贾琏方进京的。本该出月到家,因闻元春喜信,遂昼夜兼程而进,一路俱各平安。宝玉只闻得黛玉“平安”二字,余者也就不在意了】(前文小昭有说年底回府)


香菱已经被薛蟠纳为妾了。


开始准备修大观园。


秦钟去世。


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修大观园}这一年,第十三年


实则是可以推出季节的,杏花梨花开得正盛,是在春天。


大观园从去年十二月开始修,到今年十月将尽,诸事完备。共计十一个月,后文林黛玉有说这园子才盖了一年。


十月将尽之时,林黛玉是十一岁,宝玉十二岁,薛宝钗十八岁,贾蓉二十一岁,贾兰九岁。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打印思念:一位母亲在赛博世界里怀念儿子

影响可以延续下去。编辑丨袁伟腾丨 决心2022年7月,闲鱼帐号“千寺狐”修改了个人信息。主页上多了一段文字描述,并且用括号圈起来,小心地和原有的文字作出区分:“……(其他内容)是我儿子以前自己写的,保留吧 ...

美丽天天秒,打印思念:一位母亲在赛博世界里怀念儿子


{元春省亲}这一年,第十四年


正月十五省亲。


林黛玉是十二岁(未满),宝玉十三岁(未满),薛宝钗十九岁(未满),贾蓉二十二岁,贾兰十岁。


接下来需密切注意时间!


元春省亲完毕,正月十六日凌晨两点四十五分辞别贾府众人回宫。


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元春省亲}


上图应该能看懂吧(我的图文都是图在上,文字叙述在下)


(从这一张图开始进入解宝钗过生日的部分了,“两个生日”不是我发现的,我也是受到两个生日的启发重读原文才发现时间线如此清晰,特意做了详细论证,方便大家更容易理解这两个生日究竟是怎么设计的)


(关于庚辰本“那是我两姨妹子”,我百度袭人时,看见有人说“两姨姐姐”,以为有别的版本写的是“两姨姐姐”,为此我特意查了甲戌本和程高本第十九回,都是说的“两姨妹子”,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说两姨姐姐??)


正月十七,袭人说她表妹今年十七岁,而袭人肯定是大于她表妹的,所以袭人年纪至少已经满了十七岁,因为她的生日是二月十二。而她究竟多少岁要看宝钗是多少岁,宝钗,袭人,晴雯三个人同庚。


正月十八,李嬷嬷与袭人吵架。


第二十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元春省亲}


正月十九,史湘云来贾府。


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元春省亲}


正月二十,宝玉闷看了一天的书。


正月二十一,宝钗生日。【谁知凤姐之女大姐病了】,在这里时间跳回去了,跳到了{大闹学塾}那年,因为那是宝钗进贾府的第二年,过的第一个生日,十五岁。


总结下:


正月十七,袭人回家。


正月十八,李嬷嬷与袭人吵架。


正月十九,史湘云来贾府。


正月二十,宝玉闷看了一天的书。


正月二十一,宝钗生日。


前文已经到了正月二十一宝钗生日了,但由上图知,时间至少过了二十多天,王熙凤才与贾琏提及二十一日是宝钗生日,要为她准备生日。这里的时间明显已经冲突了,是作者写错了还是故意设计的呢?如果故意这么设计,就是为了隐藏宝钗的年龄,故而在这个书里宝钗的年龄是属于隐写的。接着看第二十二回就知道了。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元春省亲}


去年给林黛玉过了生日后不上两个月,薛宝钗进贾府,由上下图知,今年给薛宝钗过十五岁生日,是在{大闹学塾}那一年,即是薛宝钗进府的第二年,在贾府过的第一个生日。


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写薛宝钗十五岁生日,而没有写林黛玉第一个七岁生日呢?主要是为了混淆年龄,混淆时间,以及确定地告诉读者宝钗是十四岁进的贾府。


相信第一次读到第二十二回的人都会有个疑惑,前二十回里明明已经过了好几年了,怎么到二十二回时,薛宝钗才在贾府过第一个生日呢?然后有些人第一时间会做出这种解释:宝钗是十来岁左右进的贾府,以往几年贾母都没给她过生日,过了几年后,直到十五岁才给她过生日,所以这是她在贾府中过的第一个生日。但这个解释是很说不通的,一来贾府这种人家很注重礼节,宝钗住在贾府中,凤姐是个妥当的人,不可能会在某一年不给宝钗过生日,更遑论好几年不给宝钗过生日了,那太失礼;二来贾琏在不知道宝钗今年十五岁贾母要给她过生日的情况下给她找的“例子”是林黛玉往年的生日,而不是宝钗自己的例子,如果往年宝钗过了生日,贾琏则会说:“往年怎么过,今年便怎么过,怎么还问我”。前面两个理由我自己都觉得太啰嗦了,其实文中写的是“他才过第一个生辰”,即进贾府后迎来的第一个生日,而不是“他第一次过生辰”,亦不是“谁给他过的第一个生辰”。更何况哪怕贾府不给她过生辰,薛姨妈每年也会给她过生辰,所以她每年都会过生辰!所以这个第一个生辰十五岁是作者明确告知读者宝钗进贾府时乃十四岁。


混淆时间是作者写红楼梦常用的手法,比如他的模糊时间写法,即不告诉读者究竟多长时间过去了,看起来时间是一直承接的,但由此一来,在读者眼中年龄就错位混乱了。而实际上时间是变化了,有时候还变得很大但又看不出来,年龄才是一直承接的。


比如肯定有很多人如我第一遍读红楼梦时一样,从第二十三回读到第三十七回再到第四十五回,会觉得时间一直在一年内,从春天到秋天,但年龄是混乱不堪的,比如第二十三回春天住进大观园时贾宝玉才十二三岁,第四十五回秋天时林黛玉却说她已经十五岁了。


实际上从第二十三回到三十七回,时间过了三年。应该从年龄的变化来确定时间的变化,而不是反过来。


这个时候贾府中还没有养戏班子,所以是在外定了一班新出的小戏。如果府内有戏班子,没有“定了一班新出小戏”这个说法,而且文中是说在贾母内院中搭了家常小巧戏台。若是在元春省亲这一年的生日,完全可以在大观园中过生日,并且府内已有现成的戏班子了。


在上图中,有一段话需要注意,【且说史湘云住了两日, 因要回去。贾母因说:“等过了你宝姐姐的生日,看了戏再回去。”】(第22回)


仔细看,应该是先上酒席再吃饭,吃饭后再点戏。但是,由上图知,点了戏后,下一段的第一句是“至上酒席时”,怎么又上酒席了?实则,这个时间写在段首,是在提醒读者时间错位重复了,但它又是那么自然,以致一路读下去完全不会让人感到丝毫违和感,读再多遍都不会发现任何问题。


但作者做了好几个提醒:


1,作者自元春省亲起一直一天一天地写,写到了正月二十一,但后面又过了二十多天,来了一句“至二十一日”,宝钗才过生日。


2,在元春省亲这年正月十七,作者特意安排袭人回家,并说到她一个表妹如今十七岁,由后文知道宝钗与袭人同庚,则这一年宝钗绝对至少十七岁,不可能在这一年过十五岁生日。


3,史湘云前后状态的不同。


4,文中说【定了一班新出小戏】【贾母内院中搭了家常小巧戏台】


5,“至上酒席时”这一步骤重复了。


6,“至上酒席”后,宝钗对宝玉说: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仔细琢磨下这句话。如果这是宝钗初进贾府过的第一个生日,之前没有和宝玉一起听了好几年自己或别人的生日戏,那么不会说“这几年的戏”,重点——“这”)


7,宝钗十四岁进贾府,到元春省亲时已经好几年了,不可能是十五岁生日。


实际上,“至上酒席时”已是宝钗在府内过的第五个生日了,十五岁生日时贾母命她先点,十九岁生日时贾母又命她点。即是“至上酒席时”,时间回到了元春省亲这一年,回到了前面突然中断的正月二十一,所以宝钗才说宝玉【白听了这几年的戏】,他们已经一起听了好几年的戏了。


此时林黛玉是十二岁(未满),宝玉十三岁(未满),薛宝钗十九岁,袭人十九岁(未满,袭人与宝钗同庚,她正月十七说她表妹如今十七岁),晴雯十九岁(晴雯与宝钗袭人同庚)。


(很多人拿袭人比宝玉大两岁这一说得出了宝钗比宝玉大两岁这一结论,实际上这一说是很容易被推翻的,而且这个“大两岁”是作者故意写的,混淆时间的多意词。“大两岁”,读法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至于采取哪一种意思,要结合前后文。比如在薛蟠比宝钗大两岁那里就取“大2岁”的意思,一则那是作者在叙述一个人的年龄,二则文中很清楚地告诉读者宝钗在贾府中过的第一个生日是十五岁,则她进贾府是在十四岁,而她与林黛玉是同一年进的贾府。而袭人比宝玉大两岁取“大几岁”之意,一则,这是书中人物在形容他俩的大小以表明为什么袭人懂得多,二则若取“大2岁”之意很容易反驳,元春省亲这一年袭人已经至少17,而宝玉在第23回才十二三岁,在第25回里也说十三载矣,所以取“大几岁”之意)


上图中有一段话【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倒象林妹妹的模样】,而林黛玉此时12岁未满(生日二月十二),实岁正好是11岁。


(作者厉害之处在于,有时哪怕得到的讯息都是错的,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这处,依据这是宝钗十五岁生日这一错误结论和宝钗比黛玉大三岁这一错误结论,得出,黛玉十二岁,而小旦十一岁,仍是差不多大的,结果正确。)


还有一段话,要对照着前文(两段都在第22回,可以仔细去看看)看。


【且说史湘云住了两日, 因要回去。贾母因说:“等过了你宝姐姐的生日,看了戏再回去。”】(此乃前文)


【晚间, 湘云更衣时,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


(这两段话都在第二十二回里,看出问题了么?前面急着回去,贾母劝说等看了戏再回去,则史湘云应是次日一早便回的。可后文那段却说“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明儿一早就走”,表明,本不是明日走的,被林黛玉气到了,决定明早就走。两段话,一个是在十五岁生日,一个是在十九岁生日。)


(之后是元春送灯谜来给众人猜,就不写了)


(鼠标写字丑,凑合着看就好了哈~~)


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元春省亲}


二月二十二日,众人住进大观园。(【他曾有几首即事诗,虽不算好,却倒是真情真景(强调“真情真景”),略记几首云】,即住进大观园后,宝玉作了几首即事诗,这属于作者经常用的时间模糊写法,即“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有多久要通过前后文得出。这里是通过四首诗《春夜即事》《夏夜即事》《秋夜即事》《冬夜即事》来告诉读者一年已经过去了。【因这几首诗,当时有一等势利人,见是荣国府十二三岁的公子作的】,诗是一首一首传出来的,从元春省亲那年春天,宝玉13岁未满,到冬天13岁满14岁未满。年龄和时间,前后文可以相互印证的。)


{三月中浣}这一年,第十五年


此时林黛玉是十三岁,宝玉十四岁(未满),薛宝钗二十岁,袭人二十岁。


第二十四回里,【贾芸指贾琏道:“找二叔说句话。”宝玉笑道:“你倒比先越发出挑了,倒像我的儿子。”贾琏笑道:“好不害臊!人家比你大四五岁呢,就替你作儿子了?”宝玉笑道:“你今年十几岁了?”贾芸道:“十八岁。】


宝玉遇贾芸,从贾琏,宝玉,贾芸三人的对话知道贾芸今年十八,比宝玉大四五岁,即宝玉十三四岁。(宝玉年龄前后文印证)


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从这一回到第三十六回有一些细节处的问题,比如宝玉被道和僧救了,本该在王夫人房中养三十三天,却通过与冯紫英的对话得知他于四月初三初四去沈兄家赴宴了,没遇见冯紫英。他回大观园是在四月二十六之前,通过计算,他大好距三月中浣遇见贾芸应该在43到46天之间,与忘记了贾芸两三个月冲突了。还有薛姨妈的生日,与后文57回薛姨妈生日的时间对不上,……。但都是小问题,不影响主时间线分析,因为这十回情节联系很紧密。


后面的时间线比较明显,写字太耗时间了,我就不详细写了,有些回跳过,只写年数变化和印证。


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三月下旬,道和僧来救宝玉和王熙凤,说【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日,若似弹指!可羡你当时的那段好处……】(十三载矣!宝玉年龄前后文印证)


……


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这里又有一段与主时间线有关的模糊时间——“宝玉每日在园中任意纵性的逛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活”,这段“虚度的光阴”有多长时间作者没有明写,要通过下文来判断究竟是多久。


贾政八月二十离开,把模糊时间完全忽略掉,假设“这日正无聊之际”的“这日”是贾政离都那年八月二十一日,于是有:


八月二十一,作诗。


次日,八月二十二,湘云来贾府。


次日,八月二十三,吃螃蟹,刘姥姥来贾府,见贾母。


次日,八月二十四日,宝玉出贾府,命茗烟先去寻庙。


次日,八月二十五,贾母回请史湘云,刘姥姥逛大观园。


与王熙凤第四十二回说的八月二十五对得上,不足以说明不是同一年。


第五十三回【“你们山坳海沿子上的人,那里知道这道理。娘娘难道把皇上的库给了我们不成!他心里纵有这心,他也不能作主。岂有不赏之理,按时到节不过是些彩缎古董顽意儿。纵赏银子,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了一千两银子,够一年的什么?这二年那一年不多赔出几千银子来!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


这个“头一年”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去年”的意思,一种是“第一年”的意思。


这个词与文中的“大两岁”是同一种用法,用来混淆时间的,因为它们均有两种意思,究竟取什么意思要结合前后文判断。


所以,上述的两处讯息得不出结论,可以是同一年,也可以不是同一年。


假设是同一年,则与第四十五回林黛玉【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冲突;


与贾宝玉【过了八月才能出二门】冲突;


与七十回【宝玉笑道:“我时常也有写的好些,难道都没收着?”袭人道:“何曾没收着。你昨儿不在家,我就拿出来共算,数了一数,才有五六十篇。 这三四年的工夫,难道只有这几张字不成。依我说,从明日起,把别的心全收了起来,天天快临几张字补上。虽不能按日都有,也要大概看得过去。”】冲突。


若要与林黛玉十五岁对上,且与贾政离都三四年对上,则这里的一段时间得是两年。


所以,{三月中浣}那年八月二十日贾政离京与秋爽斋八月二十一作诗不是同一年,而是隔了两年。


从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到第七十八回芙蓉诔,时间线如下:


第十五年,贾政八月二十日离去。 (林黛玉13,贾宝玉14,薛宝钗 20)


第十七年,秋爽斋八月二十一。 (林黛玉15,贾宝玉16,薛宝钗 22)


次年八月内,第十八年,柳湘莲进京。 (林黛玉16,贾宝玉17,薛宝钗 23)


次年三月初一,第十九年,黛玉成桃花社。


六七月贾政回府。 (林黛玉17,贾宝玉18,薛宝钗 24)


八月初三贾母八十大寿。


(芙蓉诔里说晴雯与宝玉相处五六年也是很容易推翻的,这里我就不写了。只说一点,宝玉为晴雯作芙蓉诔,里面有一句话【迄今凡十有六载】,这个数字不要理解为晴雯的年纪,因为,此时宝玉已经十八岁,这个数字作为晴雯年龄是不可能的。一旦有明显特别荒唐的地方,就是作者写隐事之处,荒唐是为了提醒读者。这篇文里的数字,我直觉是作者所写的隐事的关键数字,虽然我也不知道作者隐藏的事是什么)


(芙蓉诔是宝玉所写,并非作者客观叙述。里面的数字代表什么,要看宝玉在想什么,目的是什么,将自己投射到宝玉身上的作者在表达什么)


晴雯化作芙蓉花神。 (贾兰13)!


无论如何作者都不会把贾兰年龄明写出来。


贾兰的年纪,前文一直隐写薛宝钗的年纪,贾兰的年纪也一直没有明说,到最后几回,作者应该也不会暴露出来,而在七十八回却写明了十三岁。以我个人的知识储存量,无法猜测作者的用心,所以只能初步认为,这或是抄书人后添上去的,或是作者布下的幌子,跟晴雯的十六岁是一个性质(都很明显有问题)。在贾兰五岁和贾兰十三岁这两个信息中,必有一个为假。(贾兰这个人的年龄其实可有可无,作者要写,写一个五岁或十三岁也没有任何问题,但他把两个年龄信息都写上,就让人糊涂了。)


作者为什么不会写明贾兰的年龄?因为若是写明贾兰的年龄,相当于写明了宝钗的年龄。从明写黛玉十五,两年黛玉后十七,贾兰十三,得出黛玉与贾兰相差四岁,已知林黛玉进贾府时贾兰五岁,就可轻而易举推出林黛玉进贾府是九岁,薛宝钗十四岁,比林黛玉大五岁。


之前的一切隐写都白费了。


之前的一切隐写都白费了。


之前的一切隐写都白费了。


我知道有些人看见贾兰十三岁,就一定会去肯定这点,然后得出作者并不想隐写宝钗这一结论的。


那就证一下,


假使认为林黛玉九岁进贾府是对的(实际上由第2回冷子兴说荣国府可知九岁是绝对错误的,因为当时贾宝玉才七八岁——“如今长了七八岁”——贾雨村辞别冷子兴后下个月就和林黛玉去贾府了,而林黛玉是贾宝玉妹妹,比贾宝玉小,所以林黛玉不可能当时九岁,只能是六岁。),那么她应该上了四年学,因为她即使要守制,期间也要跟着贾雨村读书的。(与她上了一年学冲突,而且此时贴身丫头雪雁才十岁,林黛玉九岁,两人年龄相差无几)


九岁进贾府。 宝玉十岁未满。


大闹学塾,秦可卿九月生病。宝玉十一岁。


哪怕假使秦可卿这里仅仅算一年(实际上这里有好几年),宝玉十二岁,贾蓉二十一岁。(与贾蓉二十岁冲突)


修大观园。 宝玉十三岁。 (与之后宝玉年龄都冲突了)


元春省亲。 宝玉十四岁。(与之后宝玉年龄都冲突了)


三月中浣。 宝玉十五岁。 (与之后的宝玉年龄全部冲突)


所以,林黛玉九岁进贾府错误。


作者要是故意隐写薛宝钗年龄,则一定不会明写贾兰年龄变化。若要明写贾兰年龄变化,则绝不是隐写薛宝钗年龄。


而通过第二十二回作者设计的写法,以及一系列故意模糊时间的写法,可知作者实为隐写。


所以,红楼梦时间线很重要,它直接通过红楼梦原文交代了一些重要信息。


如果红楼梦作者当真有“真事隐,假语存”,则表面混乱实则清晰的时间线的隐写,或曰宝钗年龄的隐写,是隐去的真事的文本钥匙,因为它直接由文本得出,而不是什么考证或索引等等。


至于像宝玉那么小怎么可能与袭人云雨、黛玉那么小心思怎么可能那么多、宝钗那么大在那个时代怎么可能不嫁……这种类型的问题,其实作者第一回就交代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


文末,关于贾兰的补充。


在第四回里,第二段段首说到贾兰年方五岁。那日是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二天,她是冬底进的贾府。


在七十八回里,一帮幕宾奉承贾政,说到贾兰今年十三岁。其后夸贾环说,贾环仅比贾兰大几岁,因贾政的谦词,一众幕宾再接再厉说贾环比贾兰大不多两岁(也就是一两岁)。


由这部分文字透露的信息是:贾兰今年十三岁,贾环今年十四五岁。前已知贾宝玉今年已满十八。(差五岁)


然而,贾兰年方五岁时,贾宝玉八岁还未满。(差三岁)


怎么破这个年龄问题呢?


必须通过红楼梦中其他同龄人年龄的对比。


贾宝玉比探春和黛玉大,探春和林黛玉同岁,所以第七十八回中秋之后,贾宝玉十八岁已满林黛玉和贾探春十七岁已满。而贾环是贾探春弟弟,两人又不是双胞胎,所以贾环至少要比探春小一岁。贾环比贾兰又大一两岁。


挺伤脑筋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根据文本去解一解贾兰的年龄。


完。


编辑于 2017-06-04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138


分享


评论 87

一年制英国硕士面向惠州招生啦!免试入学,可留服认证


00:27


空格国际在职研究生

查看详情

空格国际在职研究生

广告

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


吞茶嚼花


2018 年夏天,我妹死在了考场上,死前被人灌了至少 500ml 掺着玻璃碎渣的开水。那是一场长达两个小时的集体施虐。原本我到死也不会知道,直到我亲手捧起妹妹的骨灰……在那三个月后,警察敲响了我的家门。我心里很清楚,警察为什么而来。因为,我宰了那个虐杀陈小雪的畜生。而他们,注定找不到证据。【案发之前】1我的妹妹,像个太妹。父母去世那年,她 10 岁。从此,她开始变得不太对劲。11 岁,同学撕掉了她的铅笔画。她一言不发,在对方头上浇了一整瓶的墨水。12 岁,她被同学骂作没爹没娘的野种。她尾随同学回家,叉腰大骂对方的父母没有教养。同年,因为偷看了我的日记。她堵到工地,迎头撞上包工头然后躺尸,讹走我被拖欠的工资。那是陈小雪最生猛的童年。因为父母的离去,她变得格外早熟,一心想扛起自己与废柴哥哥的家。13 岁生日,陈小雪升初中,拍着胸脯正式许下了养家育哥的愿望。她说她要出国学画画,成为那种随便一幅画就能卖嗷嗷贵的画家。还在对未来发愁的我,当场感动哭了。许是从小雪身上看到了陈家崛起的希望吧。没考上大学的我,坦然地选择了留在本地。从此,心安理得地打工,供妹妹读书,然后,等待着妹妹的出山。这就是我人生的前二十五岁,逢人便炫耀,自己是被妹妹罩的废物。2如今,陈小雪二十岁了,即将要考去法国留学。在她生日的傍晚,我买了一块蛋糕。这是我今天最贵重的一单「外卖」,我骑得很慢。三十分钟后,我推开小雪的家门,喊了一声她的名字,却没有人应答。走到卧室前,也没能推开门。低头看去,才看见门的所有间隙,都被黄色胶带封住了。我顿觉不妙,一边冲屋内大喊,一边撞着紧锁的门。直到——房门传来一声脆响。我一个踉跄,总算撞了进去。漆黑的屋内,只有脸盆中的木炭,在发出燃烧的火光。视线上移,小小的陈小雪,正蜷缩在床与窗台的空隙。她抬起头,眼中早没了往日的光芒,只听见她的低喃。「哥,它怎么烧得这么慢啊。」3医院里,医生告诉我,小雪没什么大碍,只是需要静养。我抱着担心与困惑,走进小雪的病房。她呆呆地看着窗外的夜色,见我进来,艰难地笑了笑。我上前捏住她的小手,说:「跟哥说说?」小雪却只是重新看向窗外的星云,没有回答:「哥,我已经二十了,还要靠你补贴。你住集装箱送外卖,却让我租干净的房子。」她轻声说:「太拖累你了,不是么?」「啊?」我愣了愣,一如既往地摆烂说:「谁让哥没出息呢!」小雪轻轻摇了摇头,说:「哥,你可以上大学的,对吗?」「我查过你的成绩单。」「你只是,不放心我而已。」「值得吗?」「打了这么多年的工。」脑海中,不禁闪过自己烧掉成绩单的画面。可沉默后,我还是笑了笑。我很狡猾地说:「值得啊,我要靠你画画分钱养我的。」我掰着手指,算起来:「你说过,你一幅画能卖一百万,五五分,五十万,一幅就够我……」小雪怔了一下,随即转过头,浅笑着,语气虚弱:「是啊,你还说过我才是一家之主呢。」阴云消散,露出皎洁的月光。我说:「所以,还剩几场考试?」小雪说:「三场。明天就有一场。」「我陪你吧。」我说,「我在校门口等你,请你吃火锅。」她说好。此时,我还没意识到,那就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对话。4第二天下午,烈日高悬。我倚着电动车,心不在焉地看着小说。我想着,趁吃火锅的时候,要小心问一下小雪自杀的事情,不能再让她瞒着了。可这个时候,远方传来急救车的车笛声。那辆车在校门口停下,医护人员抬着担架匆匆地跑了进去。我心瞬间揪了起来,就要冲进去,却被保安拦下。联想到昨天的事情,我完全慌了,说你让我进去,我妹妹就在里面考试!我说,求求你了,我妹妹昨天才自杀过啊!保安听了,这才为难地放下手,让开了一个身位。我顿时狂奔进去,在甬路上冲刺。直到,冲过人群,冲过树荫,冲到了医生抬着的担架前。担架上,陈小雪闭着眼睛,再也没有睁开。5警察告诉我,从初步的尸检结果来看,警方与法医倾向于陈小雪是死于用玻璃碎片割腕导致的失血过多。那是一场小型模拟考,考试的严格程度大打折扣,以至于教室里并没有安装监控。但是,手腕上的伤痕、玻璃碎片上的指纹,以及考场上数名证人的口供,都将真相指向了这个死因。面对这个真相,我已经丢掉了思考的能力,只固执地说不可能的。我说,昨天,她还答应我,要和我一起吃火锅的。可是当警察问我细节时,我又不得不承认:前一天,小雪就曾自杀过。与我对话的,是一名年轻的女警官,叫韩棠。她听了后,冷冷说是啊。「你妹妹昨天已经在自杀了,为什么还要让她来考试呢?」我一时愣住。我难道还要说,等着靠妹妹来养我吗?那些漫不经心的玩笑话,已经再也没脸说出口了。我只能失魂落魄地去帮小雪办理火化的手续。接着,安静地看着陈小雪,被送进将要燃烧的炉子里。我呆呆地站在走廊中,很奇怪,一滴眼泪也没有掉下来,只有满脑子的回忆。我想起来,小雪还答应过我。她说要亲自在埃菲尔铁塔下临摹,然后把她的哥哥画在塔尖上。她说她的哥哥很厉害,可以把外卖送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她也说:「我知道,哥,你只是想把所有好的送到我手里而已。」可到了最后,她的哥哥,却将她推进了燃烧的炉子。火化终于结束了。师傅含蓄地问我,说需不需要帮我敲碎骨头装起来。我摇了摇头,鼓起勇气去捡小雪的灰尘。白白的,很轻。我忍不住用颤抖的双手去将它们捧起来。却,被扎了一下。手指传来的疼痛,瞬间令我清醒了几分。我有点困惑,挤了挤手指,那里被划伤了,正在渗出鲜血。我将目光放在骨灰上,小心地扫了扫。瞬间,鸡皮疙瘩爬满了我的后背,全身的血液似乎都坠入冰点。我看见了。在白花花的骨灰中,散落着一些,晶莹的玻璃碎渣。6后来,我问了火化的师傅。火化炉的温度,最高时能达到一千度左右。那些玻璃,只有可能是耐高温的石英玻璃。我想起来,小雪的水杯,便是石英玻璃做成的。这说明了什么?小雪在临死前,将自己的水杯打碎,然后……吞了下去?她既已决定自杀,为什么要用那么痛苦的方式?何况,我也注意过,小雪的嘴巴没有任何伤痕。夕阳下,我坐在街道上,余晖将我的身影拉得很长。另一群穿黑衣的家属,簇拥着一个老人从我身边经过。他们用一瓶矿泉水,帮助老人服下了几粒药丸。一时间,目睹了这幅场景的我,不禁猛然惊醒。我不可置信地看向地上安静的骨灰盒,脑海中冒出一个毛骨悚然的想法。小雪。在今天的考场上。有人逼你喝下了混着玻璃碎片的水。对吗?7这个念头一经冒出,我内心再也无法平静下来。我本来还在懊悔自己放任小雪去考试,懊悔没有及时问出她为什么自杀。但现在……小雪的死因,分明隐藏着更深的真相。哪怕,哪怕那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我也绝不能让妹妹枉死他乡。夜已深,我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骑着电车狂飙,同时拨通了韩棠的电话。电话一接通,我立即说我妹妹不是自杀,我妹妹很可能是被人害死的!韩棠的声音中带着困意与疑惑:「陈广树?你冷静点,为什么忽然这么说?」我根本没有办法冷静,大嚷着说:「我在小雪的骨灰里,也找到了玻璃的碎片!」「我怀疑她生前被人霸凌过,那或许才是她真正的死因!」韩棠沉默了一会,说:「如果你不是喝醉了的话,我明天会跟你详谈。还有,注意安全。」我几乎要疯了,冲着电话大喊大叫,哪怕那里只剩下了忙音。忽然间,感觉很无助。就像,全世界都很忙。忙碌的警察,忙碌的哥哥,都顾不上一个来不及求救的姑娘。8回到小雪的家里时,我用仅剩的力气,清点着她的东西。很小心,生怕遗漏了什么关键性的证据。直到,我发现了小雪的日记。我坐在床边,宛如那天的小雪,一页页地读着。才知道,小雪最近谈了恋爱。那人叫徐行简,和小雪同一届。我揉了揉太阳穴,才想起来这个名字,我曾经在证人的名单中看见过。换言之……小雪去世的时候,她的男友,就在现场。可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人。尤为恐怖的是,这个徐行简的证词,与别人一模一样。我有一种预感:这恐怕是我唯一的突破口了。于是,我登录了小雪的社交软件,翻遍了近期的所有记录。直到,在一款情侣软件中,我看到了徐行简给她的留言。短短的,只有三个字——「对不起。」9那款情侣软件,一直更新着两个人的定位,甚至于行程轨迹。上面显示,徐行简一直停留在一栋公寓楼里。第二天,我去了徐行简的公寓。正要敲门时,韩棠来了电话。我犹豫再三,挂断了。接着,我敲响了门,半天才传来一声沙哑的问话:「谁啊?」我说:「快递。」徐行简沉默了一下,说:「我没买东西。」我隔着门,困惑说:「可上面写着陈先生。」那是小雪网购的用户名,混淆了性别,用来保护隐私。良久,门开了一条缝,徐行简的脸露了出来。门上没有门栓,我看准机会,撞进了屋子,顺手将门反锁。紧接着,不等徐行简喊出声,我从盒子里掏出了刀,将他摁在墙上。一时间,屋子里陷入了沉默,我能听见徐行简紧张的呼吸声。没等我问话,徐行简慌慌张张开了口,低声说:「你是小雪的哥哥,对吗?」我默认下来,咬着牙问他:「告诉我,小雪是怎么死的。」我手上用了力气,在徐行简的脖子上留下一道血痕。徐行简嘴唇动了动,最终竟低下了头。「你杀了我吧。」他说。我皱了下眉头,说:「什么?」徐行简抬起头,我才注意到他眼睛里满是血丝。他说:「你杀了我吧。或者,帮我自杀也行。那样最好。」我冷笑着说:「你当我不敢吗?」徐行简住口了,我从他的目光中,察觉到他是认真的。一时间,我的心在缓缓下坠,就像是意识被剥夺了一样。良久,我打破了沉默。我说:「她去世前,被折磨过,对吗?」「她被折磨得很惨,以至于你想把那件事永远隐瞒起来,哪怕带着真相死去。对不对?」10徐行简的喉咙蠕动了一下,那是因为紧张而在吞咽口水。我索性换了个话题,说:「她挺强势的,对吗?」徐行简愣了一下:「……是。」「所以,你现在,是认为自己很勇敢?」「你以为自己死掉了,见到她,就不会被她骂懦夫吗?」徐行简听了,无力地坐到了地上。他呆了很久,终于伸出手,摁了下墙上的开关。房子骤然变亮。徐行简的声音低不可闻,却犹如雷霆一般,砸在我的胸口上。他说:「小雪是被杀死的。」即便我已经隐约知道了这个答案,但亲耳听到时,还是忍不住浑身颤抖。我咬着牙,问:「为什么?」而徐行简已经捂着脸痛哭起来。「都怪我,都怪我的……对不起……」我已不耐烦,揪起他的头发,狠狠地说:「说清楚,为什么!」11徐行简告诉我,小雪是两个月前和他在一次校外课认识的。当知道都要报考同一所大学时,两个人聊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投机。兴许,和徐行简是烈士子女的孤儿身份也有关吧。他们很快确定了关系,约好了要一起去理想中的学府。直到,徐行简将小雪引荐给了他的同学们。那是徐行简做过最后悔的决定。那几个同学,都是本地有名的富二代。为首的是一个混血男,叫李章勋,五短身材,皮肤遗传了妈妈,很白。只是因为常年酒肉无忌,长了满脸的痘痘。至于李章勋的爸爸,在本地做房地产开发,有着只手遮天的势力。徐行简说,起初还好,因为小雪是他女朋友,大家聚在一起时,最多开开玩笑。可问题出在李章勋的留学考试上。他们要考的 S 大,是伦敦著名的一所艺术学院,除去雅思与 GRE 两张通行证外,学校还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10条国庆朋友圈走心珠宝文案

明天就是国庆啦~国庆向来都是婚嫁的高峰期新人们对于珠宝的需求十分高相信各位珠宝老板的朋友圈已经活跃起来了咱们来一起看看20个国庆朋友圈走心珠宝文案 一起为伟大的祖国母亲庆生!!!一、国庆朋友圈走心文案1、 ...

美丽天天秒,10条国庆朋友圈走心珠宝文案

企业网站建设与开发最低只要299元起,包含域名服务器,需要的联系QQ345424724,电话15516990022,18530226930

标签: 美丽天天秒 红楼梦的细节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