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灿
最近居家期间,我一位同学每天都在上网课,为了某中级职称考试作准备。去年,她通过自学参加考试,结果以几分之差“挂了”,随后咬咬牙花了几千元在网上买了一培训机构的课程。上了一个月,她感觉课程质量不错,很多原来不懂的知识点都弄清了,她对接下来的考试有了信心。
这是知识付费行业“蓝海”中一朵小小的浪花。顾名思义,知识付费就是掌握专业知识、信息或技能者,将资源进行组织和包装,通过互联网售卖给有需求者。在大城市,知识付费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职场人、大学生等群体获取新知识、提升工作能力、培养兴趣爱好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终身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我的同事朋友里,有人被安排了新的工作任务,有人想发展副业赚外快,首先想到的都是购买一门课程学习。近一两年来,三四线城市的知识付费用户也在快速增长。
据报道,知识付费行业已经走过近十个年头。2017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其增长率在2018年达到202%。2019年以后进入成熟阶段。2020年市场规模突破390亿元,用户规模超4.1亿人。2021年,市场规模超过675亿元,用户规模近5亿,增长速度长期维持在40%以上。可以说,知识付费是一个看着新鲜、其实已经到了一个相对完整发展期、但仍处于蓬勃上升阶段的行业。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如何缓解职场焦虑?中国年轻人乐用“知识付费”解压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石家庄9月23日电 (赵丹媚)从事广告设计工作3个月的河北应届毕业生马一祥,近日在“朋友圈”看到Python语言试听课一周仅需9.9元(人民币,下同)的广告后,果断地报了名,进行“知识付费”体验 ...
知识付费,如何缓解职场焦虑?中国年轻人乐用“知识付费”解压
这与知识付费自带的先天优势和后天发展模式直接相关。一则,知识付费诞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又以移动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可以以极低的时间成本和门槛获取,又能最大限度地延展辐射范围。二则,对知识付费有需求的群体多处于职场初期或上升期,面临的竞争激烈,单纯靠传统的读书和学习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实用性强、更新快又极具性价比的知识付费弥补了空白。加之近两三年的疫情,正规学习、培训受到影响,知识付费打破时空阻隔,让学习变得随时随地且可重复。论后天,知识付费基本完全建立在市场规则基础上,消费者对课程既有选择权又有评价权。这种筛选机制使得优质的知识付费提供者能够得到市场正反馈,通过不断优化而继续做大做强;一些质量平平甚至劣质的知识付费则会被淘汰。
当然,知识付费还远谈不上完善、完美,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接受度端的学习效果和口碑不佳。但这种结果有两种原因,一是用户本身只追逐其碎片化的表象,对它本身仍属于一种学习模式的本质认识不深,一时的冲动消费抵不过学习的艰涩枯燥的过程,最终只能在“买了等于学了”“买了等于会了”的心理安慰中与买课时的焦虑达成和解。这种情况不是知识付费本身的“锅”,更需要消费者调整心态和预期,理性看待知识付费。自己心平气和了,外界贩卖焦虑和跟风消费才影响不了自己。
第二种则是更为普遍的原因:消费者对付费内容不满,但既无法让内容提供者改进内容、提高质量,又较难通过退款等方式及时止损、维护自身利益。近几年,知识付费用户想退款但遭遇梗阻的案例不胜枚举,一再将保护消费者正当利益这一底线拉低,已经引起公众重视。诚然,消费者会“用脚投票”优胜劣汰,但这种评价和筛选机制往往是被动的、滞后的,需要建立更科学完善的内容评价机制,并进一步激活常态化的行业监管,以保证好内容的持续输出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利益兜底。
其实,知识付费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这一行业诞生之初就存在,这也是很多人从一开始就不看好知识付费的原因所在。但如今的行业规模和发展现状,回应了质疑,更表现出了壮阔的前景。往大了说,它不仅是一门生意,也是人们追求知识和进步、营造文明学习型社会的一种路径,值得在阳光下走得更远。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知识付费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中国商报(记者 蔡佳文)提到知识付费,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其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在这一风口之下,市面上知识付费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的知识付费市场年增长 ...
知识付费,知识付费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标签: 知识付费 走过近十年的知识付费 不仅是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