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然香港的行情不至于到如此地步,但是与半山腰的那些动辄就是几千几万平方的豪宅相比,普通香港人住的地方却是略微寒酸了一些,平均每个人的使用面积只有六平米,全家挤在棺材板一样的房间里,空间逼仄呼吸不畅,难怪他们要反抗,而首当其冲的应该就是这位连续16年的首富了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香港地王,来看看事情真相到底是怎样的一番光景吧?
李嘉诚是地道的广东潮汕人,后来因为战乱随父母移居香港,借宿在舅舅庄静庵家中。彼时,为了生计,李嘉诚先后在钟表公司、茶楼、塑料厂等地打过工,而这段人生经历也成为了他日后最宝贵的一段经历。正是有了这一段经历,他成功敲开了事业的大门。1950年,李嘉诚在庄静庵的资助下,开了人生的第一家公司-长江塑胶,但是弹丸之地的香港却有300多家的塑料厂,李嘉诚的长江塑胶还远远排不上号,后来还是在庄月明的鼓励下,李嘉诚才慢慢重拾了信心,并且远赴重洋前往意大利取经,后来,他自然是成功了。通过亲自前往塑料厂一线体验,李嘉诚获得了大量有关塑料加工的信息,就这样,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随后转身房地产才是李嘉诚财富帝国的起点。
上世纪五十年代,刚刚摆脱战乱影响的香港就迎来了首轮地产大繁荣。当时,李嘉诚租用的厂房租金连年上涨,导致众人有苦难言。1958年,李嘉诚咬牙在香港最繁华的北角建了一栋楼,部分用于厂房,部分用于出租,而大厦落成后,李嘉诚也照猫画虎,将租金不断上调,此时他尝到了甜头,两年后就又建了一座。但就租金这一项,李嘉诚就赚得心花怒放,很快,他就将目光放到了全香港。当时所有人都知道依靠港口的优势的香港肯定大有可为,只不过没有人能想到这敲门砖竟然是简单粗暴的房地产而已。
没有人能相信这个破落的渔村能有朝一日飞上枝头变成凤凰,只有李嘉诚相信。所以在香港房地产稍不景气的时候,各大富豪就纷纷抛售了自己手里的物业,李嘉诚正好接手。1970年,香港经济起飞,楼市触底反弹。此时,李嘉诚已经坐拥190多万平方米的地产,一年光租金就400多万港币,短短十年,他就已经赚得盆满钵满。1971年,长实集团上市后,李嘉诚还研究出了一套反周期的玩法:楼市高涨时,他就抛售楼盘储备现金;楼市低迷时,他就大量收购低价楼盘,就这样,伴随着香港大量移民涌入、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以李嘉诚为首的地产商获利颇丰,至此,中环地王横空出世。
此外李嘉诚还完成了一项世纪收购,顺利包揽了香港居民近七成的零售业。1979年,和记黄埔经营不善,时任经理沈弼想要脱手股份,包玉刚、李嘉诚等人都是他的选择,而且相对来说,包玉刚比李嘉诚财力更雄厚,也更靠谱。尽管这样,沈弼还是绕开了董事会选择了李嘉诚,甚至许诺李嘉诚只要在两年之内付清全款就好,还让自己的汇丰银行给李嘉诚提供贷款。这样算下来,李嘉诚几乎是一分钱没花就拿下了这个业务涵盖码头、电讯、零售和日化的公司,如今我们常见的屈臣氏还有百佳超市都是他旗下的品牌。但是找遍香港,却再也找不到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大型连锁超市,你们觉得这是什么原因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又卖内地资产套现21亿元,李嘉诚才是中国首富?实际身家近万亿
过去20年,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哪个国家的造富速度有中国内地快。胡润富豪榜的2000年首富身价才155亿元,到了2021年飙升到了5500亿元,翻了35倍。2000年,20亿身家可以进入前十名,但到了2021年,连富豪榜单都进不了 ...
李嘉诚,又卖内地资产套现21亿元,李嘉诚才是中国首富?实际身家近万亿
就这样,李嘉诚不仅把和记黄埔收入囊中,更是把汇丰银行拉上了船。而汇丰银行也没有辜负李嘉诚的一片苦心,在五年后香港和记准备收购香港港电集团的时候,又利用汇丰银行当时特殊的社会地位给李嘉诚开了后门,并且提供了极大的资金支持。1997年,香港房地产和股市双双进入泡沫,特首董建华提出建立信息产业,可是盈科却用政府提供的廉价地皮又开始做起了房地产,1999年,李嘉诚荣登福布斯亚洲首富,世界富豪榜第十,他拥有的私宅物业总量占全港的七分之一,他手下的和黄处理香港近一半的集装箱,百佳超市占全港近七成的销售额,此外,李嘉诚还拥有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长江基建、电能实业等多家公司,横跨通信、基建、港口、石油、零售多个领域,而这些,则直接参与了每个港人的一生,住着李家的房,吃着李家的饭,把从李家挣来的钱又全部在李家的超市里消费掉,这近乎是每个香港人的一生了。
2012年8月,在中期业绩会上,李嘉诚表白说:“我对这片土地有特别的感情,自己身为中国人,永远都是中国人。我绝对不会从香港撤资,我说话很少那么坚定。”他曾经坚称“爱国、爱港,永不迁册”(香港人将公司迁移注册地简称为“迁册”) ,但2013年7月底,李旗下和记黄埔发布公告出售百佳超市一一百佳陪伴了香港人40年,是他们最为熟悉的超市。不过,10月18日,和黄再次公告暂停出售。
2013年10月9日,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已将香港嘉湖银座商场,以58.5亿港元的总价整体出售,国庆长假前,李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电能实业宣布,拆售旗下的香港电灯有限公司。
与此同时,李家在欧洲的频频收购:从2000年至今,李家父子布局“购买英国”一一他们已经或者即将控制英国天然气近三成的市场,约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以及约5%的供水市场。此外,港口、机场与金融市场业务也在李氏收购范围之内。在欧洲大陆上,李嘉诚还分别以13亿欧元和97亿港元的巨额出资,买下了奥地利3G通讯业务,以及荷兰最大废物转化能源公司AVR35%的股权。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以来,长和系总共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以外完成了11笔收购,涉及金额约1868亿港元。这其中,欧洲地区占比高达96.75%。此举究竟是商人的正常投资还是李嘉诚对香港市场的放弃呢?大家认为李嘉诚最后会不会放弃香港呢?
2013年4月,李嘉诚控制的核心企业和记黄埔旗下的港口管理公司发生了要求改善待遇等的罢工,持续了约40天时间,成为二战后香港时间最长的罢工。这已经是底层人民最无奈额反抗了。随后,李嘉诚的长实集团在新界大埔区的新楼“岚山”开售,不声不响地刷新了新盘“小户型”的纪录——其中一套“开放式”户型实用面积仅177平方英尺,折合约16平方米。新盘资料刚一面世,长实马上就被套上“无良开发商”的帽子,媒体冷嘲热讽,纷纷送上“劏房豪宅”的称号。
而在这一片骂声中,李嘉诚于2018年3月16日宣布退休,由长子李泽钜接手,香港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李家的城。从50年代创业开始,李嘉诚的每一步都是时代运数和个人的敏锐判断。曾经他也是港人的骄傲,但是如今他却一手将这个富饶美丽的东方明珠推入了地狱。高房价让许多年轻人举步维艰,中环一间20平米的办公室一个月租金就高达四五万港币,但是大佬们手握房地产,根本不愿意投资高风险的互联网等新型产业,长此以往,香港的未来又在何方。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海尔集团股权大起底:张瑞敏退休了,他持有多少股份?
中国真正的“家电泰斗”——张瑞敏,退休之后,他倾尽心血37年,打造的庞大海尔集团,足以环视国内,傲然全球。张瑞敏堪称国内一代企业宗师,这无可争议。张瑞敏的成就之一,是在退休之前,数千亿元的资产盘子,包括 ...
张瑞敏,海尔集团股权大起底:张瑞敏退休了,他持有多少股份?
标签: 李嘉诚 李嘉诚是香港罪人还是福音 他有多少资产 还会在中国发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