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4632 阅读时长:13分钟
分享人:「时间知道」闫鹏
「时间知道」初创团队都是媒体人和互联网的运营人,真正在教育这个领域的经历少之又少。
成立18个月,一直是以一个谦卑的学习者的心态边学习边往前走,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向教育同行的学习与膜拜。
回归教育的第一性:
教育者的本质就是做一个安静的农民
去年2月27号,「时间知道」的第一门课——小鱼魔法数学在十点课堂上线,这门课程单价是99, 上线的第七天,销售量破万。
与此同时,在这门课程推出之后,管理团队反思: 做内容要回归本源,向农民一样耕耘我们自己的内容本身。
教育的本质:
知行合一,日进一寸
要一边认知,一边实践,一边学习,一边输出,每日不停地更新和迭代。
2017年12月8日,我们成立这个公司时,对知识付费而言,当时在十点课堂用半年时间去做在线点播类、视频类的课程。
对于知识这件事情我们做的储备是够了,接下来就是如何用“知”指导“行”,如何用“行”来反推认知升级。
“知”和“行”这两字提炼出来就是一个字“智”,这个字有一个典故: 矢是一个射箭的人,右边的一个“口”字是射箭的靶子,射箭的人只有不停地往靶子射箭,不停地练习,他才能“智”。
第二点是日进一寸,就是要反复地去练习,反复地在实践中、战斗中去行动,然后日进一寸,这是我们提出的一个概念。
我们总结出来的一个很重要的点即知识课程类的产品是创作者们灵魂的汇聚,好的知识产品本身是迷人的,但是更迷人的是创作者对于知识本身的迷恋。
创作者应该对知识本身持有迷恋,但是特别容易陷入自嗨的状态,你根本不知道你的用户到底要什么,根本触摸不到你的用户,此时就是自恋而不是迷恋。
2019年的思考和洞察
把纯做知识付费点播类事情做一次升级、升迁,我们专注于轻教育的知识服务,用内容构建家庭教育场景,从2017年4月在和微影谈投资时也探讨了对内容的想法:
1、内容供给侧的革命;
2、倡导知识的精耕细作,而不是浅尝辄止;
3、做内容和教育的破风手,敢于尝鲜;
4、转型知识付费+轻教育。
《体验经济》的提出者 派恩和吉尔摩提出了两个象限,即人与环境联系时积极和浸入,以及人的参与程度时积极参与或被动参与,其中教育是积极参与和浸入的,在上好未来的未来之星的课程时,第一次对教育有一个刻苦铭心的了解。
“教育行业,是一个特别适合长跑的行业,所以,‘活久见’才是王道。”
「时间知道」办公室里一直有一副名为《内容人的知识结构能力》的图,是一个火箭的形状。
其中燃料的第一层是“热爱”,第二层是“领域内有中上品味”,第三层是“交付和精进平衡”,火箭的两翼分别为“搞定专家”、“理解用户痛点”。
而理解用户也是我们做的不够的地方,“B to B to C”模式使得我们很难真切感受用户的体温。
核心 :“主题策划能力”,“结构搭建”,“资料整合”,“文字输出”,“标题文案”
知识付费+轻教育的8字箴言
我们做这件事情的初心或者说回归本位到底在哪里?
朴素和务实,所有的内容要回归到我们要交付用户的产品本身,而不是华丽外表、漂亮标题,其本质还是要把课程教学内容打磨好,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殷切盼望孩子长大的家长们,所以朴素和务实是良心话。
理想:
我们做了一些理想化的课程。比如在探索一些通史类的课程时,探索一些预判中就不那么挣钱的课程时,之所以还要去做这些事儿,也是回归到本位,就是要把理想这件事情务实且充满理想化。
如果没有理想,我们就永远追着市场,追着用户跑,而不是用我们自己的认知去引领、调动客户的需求。
因果:
如果仅以一个商人的角度,最终是寻求性价比、到达率、盈利指标。因果放在理想后边就是用25%的时间和精力思考为什么而出发,为什么而做,寻找那个因, 时间知道就是做知识的杠杆,做教育者的连接。
从知识付费产品到教育课程产品
梳理3条准则: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假注销、真运营?谨防暑期校外培训隐形变异
今年暑假是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学科类培训退出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的首个暑假。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部署各地认真做好暑期校外培训治理有关工作。前段时间,教育部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 ...
运营课程,假注销、真运营?谨防暑期校外培训隐形变异
1、做强>做大,骨骼增长而不是肌肉增长;质量>数量,单品价值低,而服务链条长;内容>形式,把教育产品的体验做深打造。
2、做知识的杠杆。教育者和IP是杠杆支点,对内容的精耕细作越充分,力臂越长,撬动“知识赋能用户”的作用力就越小。
3、做教育者的连接而不是平台,从流量入口思维转换流量接口思维,从成为入口转换为连接接口。
内容创作的9条秘钥
3个鸿沟
- 要把传媒视角转换为教育思维;
- 杂家转换为专家 ;
- 从矢者to知者to智者to师者。
3个复合
- 复合认知——在领域内有中上的品味,独有的洞察和概念;有高维打低维的认知,深度理解用户,尽可能捕捉用户的第一手信息和反馈;在大俗大雅间寻找平衡感
- 复合能力——主题策划能力,体系搭建能力,建立信息连接能力,知识表达能力,魅力人格能力
- 复合打法——包装传播,运营服务,更新迭代,超用户预期
3个独门
- 独创概念
- 独立人格
- 独有洞察
内容运营的4条必备
1、我们认为要重视“适配” ,即用户适配之道才是道:产销适配之路才是路。
比如说我们在十点课堂刚刚上线3周,卖了1万7千多份的瘦身课,放在大流量玖桔平台,大概率与用户的需求是不适配的。
2、紧扣三个点:痒点/哇点/ 共情点
3、重新定义“爽”:用户爽/超预期/建立信息的连接(内容跨界)
2018年对用户“爽”这件事情,每上线一门知识付费课,就收获一点经验。
4、服务服务服务:服务分层/服务多元/服务升级
成功的教育产品中不可忽视的要素
成功的产品是客观有效果的,孩子不反感的,家长看得见的,而「时间知道」在这三方面中最差的部分就是用户感受。
教育的变与不变
教育是核心。不变的是教育本质的需求,老师、场景和内容。老师本质是生产力,是服务者和教育者;内容本质是生产资料,是知识和资源;场景本质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工具。
变的是表现形式。教师变得是由单个教师至双师模式,普通至名师,人类至AI;内容变的是由标准至个性,文字至图片、视频;场景变的是亲密度,大中小屏 ,物理变虚拟。
教育产品的关键抓手
老师的关键抓手在运营,内容抓手在教研与IP,场景抓手在产品,老师、内容、场景构成产品。用户先要捕捉对产品的需求点是什么,我们产品才能给用户提供价值,而产品一定理解用户,用户才能选择产品。
创业第一天就秉持的底层价值观
阿德勒提出的人格教育的三大基石包括:共赢思维(协同工作、分享成果) ,予大于取(永远保持人生的不等式),永远关注他人(利他者利己)。
Q&A环节
1、做爆款的秘诀是?
大概4点:课题的实用性、老师的人设、产销适配、用料要猛。
假设18年4月「时间知道」推出的第一个数学课,不在一个特好时间的和匹配平台上输出,未必有好的效果。
对于用料要猛这个问题,我们18年第一个视频课程是24堂点播课程,成本不低 ,周期不短,加了动画还是真人老师讲。
但是用料猛并不是一个可复制的事情,这会大大消耗创作者的精力,以及跳出选题看课题的能力,所以我们今年把课程控制在12到15节课左右,去轻量化,同时匹配和满足客户。
2、「时间知道」是和老师拿到选题后拿去包装吗?
我们和老师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拿老师的内容拿过来做包装,老师其实是我们知识的原点。专业课的老师是非常多的,我们要做二次的改编或者创作,把知识变成一个知识类的产品。
3、与老师的版权归属是怎样的?
版权归属于「时间知道」,但是对于新型知识类产品本身,版权也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这里面体现了几个点,知识的原点肯定是老师,但如何以用户能接受的一个恰当方式表现出来,内容当中有这个恰当度。
这其中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还包括老师个人的主题的梳理,有的老师说这十个方向我都能讲,但哪个讲出来是最有用户市场感觉的,这就需要我们和老师一起去打磨的。
4、你的课程售卖的价值取决于后端合作的平台,还是前期版权归属于老师,会给他一笔费,共同打磨课程?
售卖的价值从找到这个老师选题就已经开始了,而平台更多的是找到用户匹配和适配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价值到最后时刻才去呈现。
而前端,像凯叔这样的原创类平台。比如说我们自己有一个团队,我们生产一个故事,把故事录出来放到流量平台上做一些转化,目前我们是没有在做的。
我们主要是中段的相当于工厂的生产环节,这个原料进入我们工厂生产成完整的产品,然后上架到某家超市或某家平台进行售卖。
5、你这边跟老师合作好了,打磨好了,梳理好了老师的思路和方式,然后这个老师带着这个方式去别的平台合作了,再做一套类似的课程,是否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我们现在还是个性化生产,还没到规模化生产,市场的定义对爆款是更高的,按照王老师对爆款的理解,我们做的大多数课超出我们和老师的预期,都是爆款。
我们现在做的大多数都是个性化的生产,在生产过程,和老师的合作模式,我们的生产模式上是个性化的,我们在和老师做内容连接时打磨的不仅仅是内容本身,如果想和老师达成合作,一个大前提是必须和老师在内容和知识体系上价值观层面的高度一致。
一个特别点是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搞定一个老师,因为但凡和我们合作的老师都是行业内的KOL、意见领袖。
所以怎么撬动一个老师做19.9的课,就必须在内容体系上、价值观层面上高度理解。愿意一起携手完成线下到线上的转换,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和老师的合作不仅仅是知识课程的合作,我们和老师签订了独家的类似经纪约的合同,这个约很难签的,老师们一般都是在打磨过程中觉得「时间知道」的团队课程体系梳理得很好,并且能做转化。
6、老师为什么会选择「时间知道」呢?
从过程上来说更重要的是专业度,老师不是没有尝试过自己去做一个课程,但发现他们想简单了,时间知道提供的是前端到后端的一站式的东西。
比如说前天见一个老师,我们对老师的未来定位是女性积极向上的模范,只做健身方面的延展,而不是娱乐方面,不管前期包装还是后期的运营。
像艺人的经纪团队一样,一个好的艺人必须是有一个稳定的、好的经纪团队,我们所接触的知识类的老师都是希望自己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内容的团队把知识打理起来,我们更多地是扮演这样的角色。
7、在教育板块如何打造IP?打造的IP是教师的还是产品的IP?
在我们的品类当中,有纯教育属性的,从知识付费到教育有个中间地带,个人的IP与品牌IP是没办法脱节的,一定是互相带着的。
如果没有教师的个人IP,那么你连这个箭头都打不出去,你的那个针是不够细的,是没有那么尖的;但是如果针很细,你发现后面的内容跟不上来,或者比如说「时间知道」出品的课程跟不上来,他的内容也是没办法保障的。
反而是给这根针磨钝的一个过程,就这个产品属性上是没法分家的,但在线教育是很容易让老师跑掉的,就不太敢去打(造)名师。如好未来去名师化,用科技推动教育直接干AI,如果是纯教育的话,那一定是可以跨过老师这个点,但是对我们而言,还没办法做到。
8、现在选课,你们更希望是老师个人IP推动课程,还是更希望内容推动课程?
更希望内容推动,先通过老师的人设拉动后面的内容,更希望用内容作为出发点。
我相信用户是能感受到内容创作者在内容当中的每一份用力和用功,感受到用心甚至音效对你的打动。
内容人只有一个字一个字的用情用心,才能一层一层推演给平台,给到我们用户,这里面是有一条你看不见的暗线,这个暗线一定是通过内容本身来传达。
反过来说我们在做的一些课程,比如猫博士的超级作文课,在课程梳理和录制中,一个桥段一个案例,每一个点都死抠,只有死抠让层级放大到用户,用户才不会有发现问题或误人子弟的地方。
9、你们做内容最底层的两字是什么?
有用,有用是驱动二次传播、二次转发、口碑效应等一系列最重要的点。
▣ 闫鹏 | 时间知道特约作者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自贡市中医医院开展运营管理能力培训
自贡网记者 卜一珊近日,市中医医院邀请专家团队开展“医院高质量发展-运营管理能力提升”主题培训。此次培训分为两个班,以现场互动、案例分析、团队PK、分组讨论、互动体验等方式进行。培训过程中,专家围绕高质量 ...
运营课程,自贡市中医医院开展运营管理能力培训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