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运营思维」之增长模型思维

产品运营技巧分享 193 0

今天开始一系列分享——《20个运营思维》系列,这个系列基本上是我个人做运营以来的精华提炼,里面涉及到的思维大多数都是我自己边摸索边总结的。如果读者能从中GET到一些,那也不枉我总结一番,如果有不同意见,也欢迎指出,切磋探讨。

第一个想讲的运营思维是叫增长模型思维。

增长模型可以说是我做运营这么多年的核心思维模型。借助这个模型,在上一家公司,我先后完成了两个业务从千万到百亿、从千万到千亿的增长,在最近一家公司,完成了APP用户从0到千万的增长。增长模型,它不但是一个KPI达成的神器,还可以科学地拆分运营指标,运营策略,用严谨的数学逻辑去解决运营问题,预测变化和更好决策。

开始进入主题。

假设你正在做一个支付业务运营,你的运营目标是支付的月GMV,让我们先把这个GMV拆解一下:

GMV = 客单价 x 月支付人数

如果我们把用户再区分一下,支付新用户和支付老用户,这里支付新指首次支付在当月的用户,支付老指首次支付不在当月的用户。

GMV = 支付新GMV+ 支付老GMV

GMV = 支付新人数 x 新客单价+支付老人数 x 老客单价

这下GMV就拆分成了四个变量,客单价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我们主要关注支付新人数和支付老人数。

支付新人数该怎么拆。假设你的业务是依托一个app,你可以拆解为app的当月新用户转化+app的非当月新用户转化,即:

支付新人数 = app新转化为支付新+app存量转化为支付新

支付新人数 = app新 x 转化率1 +app存 x 转化率2

支付老人数该怎么拆。这里主要关注你的业务累计有多少支付用户,这些用户有多少比例会在当月交易。即:

支付老人数 = 历史累计支付用户数 x 当月支付活跃率

把新和老结合起来,就得出了我们的增长模型:

GMV = app新 x 转化率1x 新客单价1 +app存 x 转化率2 x 新客单价2

+ 历史累计支付用户数 x 当月支付活跃率 x 老客单价

这个模型中的各个参数释义:

- app新,这个指app当月的新用户,可以通过公司的用增部门获取;

- 转化率1,这个指app当月新用户当月转化为支付新的比例;

- app存,指app当月活跃用户中从未支付过的用户人数;

- 转化率2,指app存中,当月转化为支付新的比例;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搭建会员体系,以运营思维做产品

在互联网行业里,产品经理和运营经理被认为是不分家的两个岗位,无论是从工作流程、工作方法还是行为模式、思维模式来看,这两个岗位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在实际工作中,产品经理可以利用运营的思维去做产品,搭建会员 ...

运营课程,搭建会员体系,以运营思维做产品

- 历史累计支付用户数,历史累计所有月份支付新人数求和(不包含统计月);

- 支付活跃率:当月支付老人数/历史累计支付用户数。

具体可参考以下的表格:


「20个运营思维」之增长模型思维-第1张图片-90博客网

在以上模型中,标黄列为APP指标,业务侧难以控制,其他的参数,各种转化率、客单价均可以作为变量,共同影响最终的GMV结果。对于成熟业务来说,如果策略上没有变化,客单价、各个率值会表现得相对稳定,所以理论上,通过这个模型,可以预估接下来一个月,甚至接下来一年的GMV变化。

这个模型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搭建出来了之后,我们随时可以通过合理更改其中的参数,以预估我们的GMV达成情况。

比如假设APP指标不变,我们把转化率1由10%调整为12%,我们即将得到以下的结果:到12月我们的GMV可以提升到5300w


「20个运营思维」之增长模型思维-第2张图片-90博客网

假如我们在此基础上把支付老的支付活跃率上升5个百分点到25%,那么我们即将得到以下的预测:到12月我们的GMV可以提升到6300w


「20个运营思维」之增长模型思维-第3张图片-90博客网

假如在此基础上,缩减新户的注入,你会得到以下的结果,甚至发现个别月份如7月,GMV还是在掉的。


「20个运营思维」之增长模型思维-第4张图片-90博客网

这就是增长模型的价值。通过这套模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调节参数,看到我们业务的增长趋势,以及达成KPI,我们可以重点攻克哪些指标。

有了这个模型,制定运营策略就很容易了。

提升转化率1主要是联合app的用增部门,在新人礼包中更好地植入业务、或者业务直接联动app对外获客;提升转化率2的途径主要是在APP站内的入口,资源位,更合理的利用,提升渗透率;支付活跃率这个就需要通过活跃类的活动、做好复购,流失的召回等等;适当地提升新老的客单价,对GMV的拉动也是非常明显,这都是可以使用的招数。一下子运营框架就都有了。

拿到一个业务后,一般的做法是,先列出增长模型,基于KPI,通过调节参数做出预测,通过合理的配置参数,直到可以超额完成KPI(给自己留点空间),接下来我再看重点策略应该放在哪里。

一向是先有增长模型,才有运营策略。运营策略千百种,真正有效的就几种,通过严谨的数学逻辑,去预判哪些策略是最有用的(你可能会发现转化率1抠了半天,结果增长模型预测最后GMV就涨了那么一点点)。

我给到的是一个标准的增长模型,业务前期可以无脑直接用。但随着业务做得越来越大,增长模型也可以有一些变种,比如在支付老用户这里,可以再去拆分用户池,比如

支付老GMV = 流失用户GMV + 沉默用户GMV + 活跃用户GMV

这样数值会更精准,策略也可以对应拆到更细。具体怎么拆不多说了,自己悟吧。其实很简单的。

增长模型不仅仅可以用于交易类的业务,在做产品功能使用率提升时,同样可以用到增长模型,有多少人是第一次用,有多少人是重复用,重复用的活跃率怎么样。

增长模型思维就到这里了,你GET到了么?私信回复“增长模型”,把分享excel原表给你。

作者 |酥酥说 个人的一点心得记录,主要想逼迫自己思考和沉淀。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运营的7个思维方式,助你一臂之力

不管你是从事什么工作的都有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和吃力事情的方法。然而对于从事运营工作者来说,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好的思维方式不但对实际的运营工作帮助很大,对运营人的长大也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一个人的思维 ...

运营课程,运营的7个思维方式,助你一臂之力

标签: 运营课程 「20个运营思维」之增长模型思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