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内动力盈利咨询
从来没有属于哪个英雄的时代,只有时代中的英雄。马云如此,任正非如此,柳传志也是如此。
正值中年的时候,被称为“中国商界教父”;耄耋之年,却屡屡遭受质疑,甚至背上“卖国贼”的骂名——像柳传志这样,毁誉分属两极的企业家并不多。
但是,如果把对柳传志的评价放在时代的洪流中,似乎都有各自的道理。
他用了20年的时间,让联想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一跃成为全球个人电脑领域的头部品牌,确实功不可没。
遗憾的是,当联想控股把重心转移到资本市场,联想电脑也开始走下坡路。深究个中缘由,柳传志也无法置身事外。
是非功过,无法一言以蔽之。
推动联想成为行业翘楚
柳传志出生在抗战胜利前夕,年轻的时候,曾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的是雷达系统。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后,1970年,柳传志进入中科院计算所工作,成为一名助理研究员。在这里,柳传志一做就是13年,却感觉一无所获。
年轻时的柳传志
在柳传志看来,自己所研究的东西,和国外先进技术有很大的距离,谈不上实际的应用。正因如此,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计划成立新技术发展公司时,柳传志自告奋勇,加入创业的大潮。
柳传志在刚刚成立的技术公司中担任副总经理一职,后来和他相爱相杀的倪光南则担任总工程师。
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创业市场一片混沌,对于没有创业经验的柳传志等人来说,要带好一家新公司并非易事。但柳传志心里清楚,一家计算机公司要想占领市场,就必须依靠技术来说话。
相比起柳传志,倪光南是中科院计算机的技术大牛,也是国内最早研究计算机汉化硬件——“汉卡”的人之一。柳传志对于这位“前辈”毕恭毕敬,全力支持他进行技术攻关。
倪光南(左)和柳传志
凭借联想式汉卡的成功,新技术公司的收益倍涨,并直接带动了公司其他计算机产品的销售。很快,新技术公司也更名为“联想”公司。
在柳传志的带领下,联想公司实行“以技术立市场”的策略,勇敢挑起国内计算机与国外品牌抗衡的大旗。
而联想也不负众望,越战越勇。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了美国科技巨头IBM的PC业务,堪称联想、乃至国产计算机品牌的高光时刻。
联想收购IBM电脑
联想电脑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制造商,也一度成为中国人为之骄傲不已的科技企业。正是由于联想电脑的竞争,才极大地拉低了国外电脑品牌的产品价格,加速了个人电脑和互联网在国内的普及;
同时,联想电脑作为国内最早引进微软等国际大型企业管理模式成熟的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为国内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的管理、技术人才。
当时,一手推动联想成为计算机霸主的柳传志,因此被推上“教父”的宝座,一时风光无限。
带领联想走向资本
就在联想的IT业务如日中天的时候,柳传志却带着联想一脚踏进资本市场。2001年,联想集团改名为联想控股,并进行私有化改制。
柳传志的本意,是为了对抗高科技领域的不确定性,希望通过实行多元化业务,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没有想到的是,联想集团就此在资本的路上一去不返。
与联想集团以技术为本,专注于IT产业不同,联想控股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家以“回报”为主要目的的投资控股公司。随着投资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联想的电脑业务渐渐偏离了核心的位置。
联想控股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网传柳传志父女俩清空微博,联想正式宣布:高管比去年少拿1.4亿
五一假期前后这段时间,围绕着联想、柳传志的相关新闻再次引发了一波集体关注,近期网上有部分观点认为,柳传志和他的女儿柳青不约而同清空了微博,这是在释放一种危险信号。柳氏父女双双清空微博?5月3日,有关“柳 ...
柳传志,网传柳传志父女俩清空微博,联想正式宣布:高管比去年少拿1.4亿
从联想控股的官网来看,联想曾在白酒、农业、地产等领域有过布局,但并未形成显著的行业影响力,反而在金融业务板块做得风生水起。
联想控股的金融业务板块涉猎甚广,投资了BIL(卢森堡国际银行)、考拉科技、君创租赁、正奇控股等诸多企业。十多年时间里,联想控股孵化的企业超过1000家。
然而,恰恰是因为在“金融服务业”上的成功,才最终使联想控股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中。
与IT实体企业相比,联想控股自身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产业价值都大打折扣,加上其投资的企业又屡屡涉及高利贷、暴力催收等游走在违法边缘的业务,给联想控股贴上了一些“不光彩”的标签。
2021年,司马南在网络公开手撕柳传志,质疑联想“六宗罪”,把柳传志推上了风口浪尖。
尤其是,司马南质疑以柳传志为首的联想控股高层管理人员,一直在获得与其价值贡献完全不成正比的超高财务回报。“柳传志每年1亿的退休工资”,成为众矢之的。
虽然事情的真相如何,柳传志和联想迟迟没有回应。但司马南的论调有理有据,就算没有全部说中,似乎也不是空穴来风。
未来何去何从?
尴尬的是,对于今天的联想控股来说,最成功的业务依然是联想集团的个人电脑业务板块。但今日的联想电脑,却已经没有了当年巅峰时的成就。
这种结果,很大程度上在当年转型成为“控股”企业的时候就决定了。
1. 在科技公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虽然自称科技公司,但联想集团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与其他科技巨头相比,显得捉襟见肘。
自从柳传志决定成立“联想控股”开始,联想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每况愈下。
2021年,联想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19.5%,而华为则高达50%。相较之下,其中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的。
而在研发经费的投入上,联想的差距就更大了。根据联想集团的财报,联想2021年的研发经费仅占营收的比重不到2.7%,低于小米的3.78%,苹果的6.83%,与华为的22.7%相比,就更是不值得一提。
对于一家科技公司来说,没有技术研发,就没有生命力。最近几年,联想技术迭代缓慢,产品更新速度迟缓,造成了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萎缩。
2. 错失了转型升级的机会
曾经的联想电脑,是一家十分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也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成就了自身在PC时代的霸主地位。遗憾的是,在向移动端转型的过程中,联想完美错失了机会。
由于联想把业务重心放在海外市场,几乎把国内偌大的市场拱手让给了小米、华为等国有品牌。就拿手机业务来说,联想手机可以用“惨败”来形容,在小米、华为、VIVO、OPPO面前几乎毫无招架之力。
然而,在海外市场,虽然收购了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但却没有把握好良机,被苹果、三星等国际通信巨头吊打,联想彻底失去了向移动市场转型的机会。
纵观今天全球的科技巨头,不管是苹果、IBM,还是国内的华为、百度,几乎都已经借助移动端市场转型成为以软件和服务为主要发力点的企业。联想依然吃着PC端电脑的老本,迟早会被淘汰。
而退休后的柳传志,却依旧享受着作为联想控股“投资公司”的巨额分红,也就难怪招人诟病。
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手机
3. 今天的中国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
从联想的现状来看,是令人遗憾的。
联想曾经是中国科技企业的骄傲,有机会肩负“科技创新”的大旗,与微软、苹果、IBM等科技企业一决雌雄。
遗憾的是,走向“投资公司”之路的联想已经完全没有这样的实力。
今天,备受赞誉的,是国内科技企业的代表华为,及其掌门人任正非。
和柳传志几乎同时创业的任正非,四十年来始终坚守在科技创新的一线,全心全意做好一家科技公司的本分。
与投资公司相比,坚守科技的华为,更契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技术为本,以创新立身,方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柳传志能成为“教父”,是百废待兴的时代给他的机会;最终招致骂名,也是因为他的选择已经不再适应这个时代。
下一个“教父”,也必定是那些能够顺应时代需要的弄潮儿。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司马南再度发声,联想更大的问题曝光,柳传志的情况已经清晰了
了解更多科技资讯尽在“圈聊科技”。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司马南再度发声,联想更大的问题曝光,真实情况已经清晰了。无论是联想还是柳传志,此前国人对其印象都极其的好,柳传志甚至被当成了很多人的商业偶像,经过多 ...
柳传志,司马南再度发声,联想更大的问题曝光,柳传志的情况已经清晰了
标签: 柳传志 把联想拖下水的“教父”柳传志 被骂到底该不该?